第341章 盜亦有道(上)

當夜,武卒軍營之內,帷幕垂落,燭光閃爍,趙無恤跪坐在榻上,看著對面的訪客開口說道:

“事不謀於暗室,子我今日到訪,不知是為何事而來?”

那坐於蒲席之上,衣冠得體,儀態端莊,留了兩撇八字矢狀短須的士人,正是孔子的弟子宰予。他雖然辯才與子貢並稱,卻最不討孔子喜歡,被罵做“朽木不可雕也”“不仁”。

無事不登三寶殿,他今天來自然不是為了和趙無恤討教學問的,方才先是匯報了一下孔子的傷情,隨後又翻檢出一些收拾難民,修補墻垣,開倉賑濟之類的政務向趙無恤請示,期間多次試圖表露自己的才幹,但依然沒破來此的真實目的。

見趙無恤有點不耐煩了,宰予這才打住了話頭。雖然宰予也期望有位求賢若渴的主君主動來招攬他,但眼前的趙無恤已經是身居高位的小司寇、三邑中大夫,自然有倨傲的資格。何況方才他又是出迎,又是虛席而待,已經夠謙虛了。

凡事過猶不及,宰予覺得自己方才應該已經展現出能力和對中都邑政務的熟悉了,便謙卑地朝無恤行了一禮。

“還有一事要稟報司寇,魯國之法,邑宰有守邑之責,若是城邑陷落,將會被逮捕問罪;若是被人破了外郭,失散民眾戶口,則罪減一等,但依然會被立刻撤職。”

“夫子此次只是受了小傷,不足為慮,但事後若是國君和執政追究起此事,夫子的中都宰之職恐怕就要被撤掉。夫子不言,但我作為代管中都事務的弟子,卻不得不考慮一二……”

宰予說完朝趙無恤鄭重地行了一禮,一副對孔子和孔子之政的前途憂心忡忡的樣子。

趙無恤之前已經咨詢過佐吏了,的確有這規矩,但魯國本來就不是成文法國家,除非遇上臧文仲那種“執禮以護公室”,凡事按規矩來辦的大司寇,否則一件罪案的判定,還不是由著肉食者心情隨便來。

無恤淡淡地說道:“我聽聞陽虎已經逃到了灌城,現如今季氏、孟氏為政,孔子乃是大司空和南宮敬叔之師,與行人子服大夫也交好,孟氏自然不會難為他。季氏那邊,如今正倚重子路前往陽關勸降叛軍,自然也會對孔子禮數有加。中都之事緣由在盜不在官,說不定只是一個輕責,不會驟然被撤職。”

所以說今天宰予前來求助,反倒似多此一舉,此事必有蹊蹺!

宰予苦笑道:“話雖如此,但司寇恐怕不了解夫子的性情,有過必有責,過而不改,是謂過矣。等盜患平息,打理好中都後,夫子大概會自行請辭。”

“哦,竟會如此?”

“且不說苦心經營的中都被禍害成了這般模樣,就說數日前盜跖親至,與夫子在城頭墻下辯駁,夫子號稱聞士,竟然沒說過他,頗有些受打擊。”

宰予邊說邊搖頭,對此似乎比中都外郭被破更加遺憾。

說到盜跖,無恤在離開魯城時,曾聽柳下季詳細地說起過他的這位的庶弟。

柳下跖的身世和叔孫氏的豎牛類似,原本是柳下大夫和大野澤的女子野合生下的,先在外生活了十余年,後來又回歸了柳下氏,所以無論柳下季給他披掛上多麽正規的冠帶服飾,浸染濃郁的魯國周禮,依然改變不了柳下跖的野性和不羈。

在曲阜那幾年,柳下跖嫻熟君子六藝,一度十分出名。他身長八尺二寸,被人稱為“面目有光,唇如激丹,齒如齊貝,音如黃鐘”,而且勇武、慓悍、果決、勇敢,能夠聚合人心,於是在底層輕俠中有了名聲。

在柳下季的描述中,柳下跖為人剛毅正直,因為季平子先後數次以人犧祭亳社而與季氏有了齷齪。又和當時還未篡權就“為富不仁”的陽虎敵對,於是和趙無恤被晉國眾卿忌憚一樣,被逐出了魯城曲阜。

柳下跖沒有像這時代其他被逐公子大夫一般逃到其他國家,而是咬了咬牙,帶著幾名輕俠一頭紮進了生他養他的大野澤。

數年之後,柳下之名漸漸不被人提起,反倒是一個名為盜跖的巨盜名震天下!號稱從卒九千人,橫行天下,侵暴諸侯。所過之邑,大國守城,小國入保,萬民苦之。

這位“剛毅正直”,派人外出劫掠時還要求盡量不殺人的俠盜,卻被魯國士大夫們描繪成了殺人如麻,“膾人肝而哺之”的食人狂魔。

當然,萬民苦之倒也是真的。

如今看來,他不僅善於用兵,而且言辭犀利,竟然能難倒孔子,於是對於盜跖,趙無恤更多了幾分好奇。

“敢問那一日,孔子與盜跖是如何辯論的,子我在場親聞,可否告知一二?”

“當然可以……盜跖最初在城下痛罵夫子。”

“此賊子竟然辱及孔子,子我可否要為師長諱言?”

宰予自己都沒想起這點,他臉頰一抽,但隨即笑道:“小人是要向大夫如實稟報,才能讓大夫了解此賊,好一舉剿滅之,只能從權……當時盜跖直呼夫子姓名,稱他為魯國的巧偽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