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苛政猛於虎

孔子聞言也微微嘆息,戰亂之後鄆城大夫治邑不力,導致民眾南奔大野,東奔中都。孔子沒有理由拒絕求活的民眾,又暫時想不出法子謀取粟米,所以不得不讓弟子們向鄰邑借貸,自己也親自上陣,來泰山之陽走了一圈,卻一無所獲,現如今卻是白走了一趟。

不過,子路生氣的還不止這一點。

他們的嘴唇都有些幹澀開裂,原來昨日三人在夜幕之時走到了名為盜泉的地方,當時又累又渴,但孔子拒絕宿於盜泉,渴而不飲,是因為厭惡其名。

子路口幹舌燥,心情煩悶,所以這會耍起了性子,批評孔子道:“有是哉,子之迂也。”

被最親近的大徒弟說自己迂腐,孔子也不生氣,他信奉的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只是和顏回一起笑眯眯地“曬之”。

“由,你不也和回一樣,沒有飲盜泉之水麽?”

子路啞然,他性情伉直好勇,表現在言語上就是從不摻假欺瞞如此,但其實是很尊敬和愛戴孔子的,曾經孔子疾病,子路請禱,願意用己身代替,事孔子如事父兄。

對待同一事物的對錯,如果有他不同的觀點,也會立刻提出來,與宰予、顏回不同,從不隱瞞,甚至會出言頂撞孔子。一會懷疑孔子的行為是否合禮,一會說孔子太迂闊,他甚至認為讀書並不是成才的唯一路徑,“何必讀書然後為學”,遇到覺得孔子有不對的地方,總是第一個站出來阻止。如此坦誠直言,是其他弟子所沒有的。

顏回扭頭說道:“夫子,子貢在為趙大夫貨殖,在陶邑經營產業,陶邑是天下之中,五谷交匯之所,若是向他求助,或許能解燃眉之急,讓中都邑能撐到秋收。”

子貢即便只分了貨殖收益的十分之一,但現如今身家已經十分富裕,他富貴不忘師友,不時會向中都輸送一些外地的特產。

面對子貢貨殖的富庶,部分依然貧賤的弟子是有些吃味的,甚至有人認為子貢得富不仁,縱容賭鬥、經營侈靡等事。

對此,孔子保持了沉默,而顏回則對師兄弟們坦言道:“身為儒士,應當貧如富、賤如貴,人各有志,何必非議子貢?”

事後孔子贊嘆他道:“一簞食、一瓢飲,貧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他總是笑盈盈的,是孔子和子路偶然沖突時的調和者。

面對這個建議,孔子微微閉目道:“賜雖為自由身,實則已經算是趙氏大夫的家臣了,臣為主謀方為忠,如今甄、廩丘兩邑方經戰亂,處境說不準比中都還要艱難,吾等還是自求辦法,不要讓賜為難了。”

孔子也在猶豫,前方不遠處就是陽虎直轄的陽關,既然陽虎權傾魯邦,那粟米自然是不缺的,若是去向他求援,是否能得到幫助?

“此去定會沾染汙名,但吾本就是被陽貨所樹才得以成為邑宰,只是不知道事後三桓、國人,還有眾弟子會如何看待我……”

孔子兩難之下,仰望泰山之巔陷入了沉思。

他和陽虎的恩怨由來已久,在年輕時因為兩人都身形高大,所以形貌有些相似,當時已經是季氏家臣的陽虎便頗為厭惡孔丘。在季氏大饗境內之士時孔子前往,卻被陽虎在門前阻攔,他傲然說道:“季氏饗士,非敢饗子也。”孔子見辱於陽虎,只能憤憤而返。

然而過了三十年,到了陽虎專魯的時候,就開始不管三七二十一在國內到處樹人培養黨羽。在費宰公山不狃的推薦下,就想利用在國人和貴族中都名望極好的孔丘,用計逼迫他出仕。

陽虎的性格裏,倒是有點“不計前嫌”。

但孔子卻沒有忘記當年所受的侮辱,所以對於陽虎,他一面深為厭惡,一面又迫於其權勢,無可奈何,只能詛咒其“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

陽關邑越來越近,就在這時,顏回卻停住了馬車:“夫子,前面有人在哭泣。”

孔子擡頭望去,卻是一處貧瘠的農舍外,有一個新立的墳冢,一位身穿葛麻粗布的老婦人正在哭泣,情緒悲傷。

他皺著眉軾車而聽之,又支使子路過去詢問:“阿嫗,你這樣哭,真好像不止一次遭遇到不幸了。”

老婦人擡起溝壑縱橫的臉望著子路,眼淚在其間流動,她哀傷地說道:“然!以前吾舅死於虎口,吾夫也死於虎口,如今吾子亦然!下妾如何能不哀傷?”

泰山沒有後世密集的人口和遊客,其間多猛虎,為害一方。

子路聞言怒發沖冠,嗔目道:“虎穴在哪座山上?待我去將惡虎擊殺!為此地除去一害!”

說罷就要持戟上山去打虎,然而他卻被顏回制止了。

“子路,止矣!忘了夫子是如何教導你的麽?聽到一件合於義禮的事,也必須請教父兄後才能去做,且聽夫子怎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