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商丘對(第2/3頁)

這時候,趙無恤話語稍微停頓,朝窗檐外看了一眼,壓低了聲音道:“張子請看,宋國的第二大公族勢力,便是這兩人的兄弟。”

張孟談探頭望去,只見院子裏進來了兩位深衣廣袖的年輕大夫,也尋了一處樓閣坐下,休憩玩樂。

“這是出自桓族的向氏兄弟,共有五人,長子向巢是左師,向魋是大司馬,他還是宋公的寵臣;擔任小司馬的司馬耕是孔子之徒;那邊的兩人則是剛剛行冠的子頎、子車,尚無職守,他們與我為友,無日不來飲宴。”

“這五兄弟是宋公培養的親信,掌握公室兵權,實力不可小覷。向氏家族如今權勢炙手可熱,是蓬勃興旺的望族,因為子貢和司馬耕的關系,他們對我十分友善,幫我在商丘立足。而且他們與樂大心、五公子相當於宋公新臣和前朝老臣的關系,是有矛盾的。”

“最後,就是我的舅兄,繼任大司城的樂溷樂子明,還有大司寇皇瑗了。他們同屬於戴族,比起以上兩家來,勢力較小,但卻是主張晉宋和解,重塑同盟的主力。”

張孟談聽完以後沉吟了片刻,點頭道:“宋公和公族六卿力量如此強盛,雖然有矛盾卻不是不能調和,何況執政樂大心還是親齊的,所以,子泰作為外來戶,頂多做一個小大夫,根本沒什麽機會掌握實權。”

無恤端起酒盞飲了一口,答道:“正是,我的行人職守已失,雖然試圖說服宋公繼續留在晉盟內,奈何他卻有了獨立於晉、齊之外,不再信任任何一國的打算。留在這裏對我重返晉國,也沒有太大幫助,所以我想,還得和晉文公一樣,若是一處不成,就去其他邦國尋找機會。”

他誠懇地朝張孟談一拜道:“無恤智術淺短,幾個月前要是有張子在旁輔佐,也不至於落到今天的地步。然而我志猶未已,敢問張子,計將安出?”

張孟談最擅長的,其實還是智謀和形勢,他朝趙無恤微微一拜後,便將一路上所想的話語托盤而出。

“武王和周公分封了一百多諸侯,最初封疆都不大,大者方圓百余裏,小者方圓五十裏。自從幽王被弑於驪山,平王東遷洛邑,凡今將近三百年。這以後各諸侯以強淩弱,動用軍隊根本就不用請示天子,禮樂征伐均出自侯伯,於是霸國叠興,滅國不知凡幾,如今只剩下了數十個邦國。”

他用手指蘸了酒水,在黑色的案幾上畫起了天下的形勢地圖。

趙無恤思索道:“當年晉襄公死後,趙宣子不同意立公子樂為嗣君的理由,是他作為先君的公子卻不能得到大國的庇護,反而呆在小國,說明他很沒出息。”

“換了我也是一樣的,現如今晉依仗三河之險,齊背靠東海,楚盤踞大江淮漢之間,秦擁雍州險要,吳崛起於南國。他們在周室的四方興起,是為天下五強!除了晉國以外,我是否應該選擇其余四個大國投奔?張子以為,吳、楚如何?”

張孟談搖了搖頭道:“不可,楚國從楚莊王平鬥氏之亂後,令尹、司馬之職大多由王子王孫擔任,從未落入外人之手。何況楚王對士大夫殘暴,楚國有材尚不能用之,何況從別國過去的?伍奢、伯氏不就被無辜殺戮了麽,伍子胥、伯嚭不就被驅逐了麽,所以不能去。”

“吳國強盛,而且外來的士人如伍子胥、孫武、伯嚭容易得到重用,但距離晉國太遠,一旦有事根本趕不及歸來。讓我打個比方罷,當年晉惠公和晉文公因為驪姬的緣故而流亡,他們一個選擇了離晉國近的梁國,另一個卻選擇了更遠的白狄,最後果然是晉惠公先回國繼位。所以吳楚都不可取。”

趙無恤頷首,繼續問道:“那麽,是要選擇秦國、齊國?他們和晉是鄰國,歷史上,晉惠公、晉文公、範文子、範鞅都是先到了秦國後才回國的,而欒盈也是借助齊莊公的幫助回國的。”

張孟談搖頭道:“齊國、秦國雖然離晉國較近,但如今都是晉的敵國,子泰去了以後,就只能選擇兩條路。一是學範文子,輔佐秦、齊,對晉國制造大麻煩,逼迫知伯召回你;二是學欒盈,借助敵國的力量冒險回國與範、中行,乃至於諸卿、國人交戰,做別人手中的劍,不僅兇險,而且很難成功。”

趙無恤看著張孟談畫在案幾上的地圖道:“也對,而且我也不想讓父親難堪,不想與趙氏為敵。既然這四個強國都被張子排除,只剩下中小邦國,想必你心中已經為我考慮好了去處,還是別再吊我胃口了,請說出來罷。”

張孟談這一刻仿佛化身羽扇綸巾的謀士,他起身道:“鄭國也是晉的敵國,且七穆中的駟氏執政,權柄從未落到非公族手裏。當年楚太子建流亡到鄭國做大夫,妄圖謀鄭,便被鄭人誅殺,不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