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逝者長已矣

範鞅信上的內容,讓趙無恤和眾大夫有些猝不及防。

“範伯手段,實在是讓人難以預料啊,可怕!”傅叟觀後,慨然而嘆。

他們本以為在成鄉之戰後,接下來,哪怕諸卿不起戰事,也會是一場持久的對峙和朝堂較量,誰知範鞅會這麽快就選擇了退讓。

若是換了昏厥前的趙鞅,定然不會這麽善罷甘休,但現如今在大司命少司命處轉了一圈後,他性格似乎有所收斂……

“我願與範伯和解,二三子以為如何?”

趙鞅對範、中行在他不能理事時冒充盜寇,進攻自家領地的行為,自然是憤怒至極,恨不能親帥趙兵,直接去將中行寅等人捉來問罪的。

但,以趙氏目前在新絳周邊的實力,根本做不到這點。範鞅將事情說成是一場誤會,趙氏呵呵冷笑之余,卻也無力追究,若是繼續保持這種公然敵對狀態,對雙方都沒什麽好處。

何況“兄弟鬩於墻,而外禦其辱”,齊國、鄭國兩個外敵已經開始發難,他們召盟的諸侯遍布晉國周邊,如同一條鎖鏈般,若再不行動,就會將晉國牢牢拴住。

形勢所迫,範鞅主動選擇和解,趙鞅縱然心有不甘,卻也覺得,同意是最好的選擇。當外患出現時,內爭就只能告一段落了,這是晉國兩百年來不成文規則。

趙氏的謀主董安於表示贊成:“昔日鄢陵之戰,欒武子欲戰,範文子不欲戰,範文子曾斷言,如果諸侯皆叛,晉國諸卿一致對外,國內便可以安定。沒有外患,則必有內憂,今日之事也是如此,齊與鄭為外患,若不盡力,子孫將弱,故晉邦諸卿必將輯睦。”

到時候趙氏一家不願和解,因為成鄉那一聲巨響,以及無恤入宮告狀獲得的優勢,瞬間就會轉化成“不識大局”的劣勢。範鞅這只老豺,連和解信裏,也暗藏著殺機,實則是以退為進的策略。

“晉國此時糾纏於內鬥,那只會便宜了齊侯,若是諸侯盡叛,太行以東全部丟失,對趙氏也沒好處。”

雖然如今晉將失盟,但霸主的位置,除去虛名外,還有許多實際利益,如諸侯的納貢,還有對周邊土地的合法擴張、占有。所以晉文公才能打著尊王攘夷的大旗,獲得了膏腴的“南陽之地”,晉襄公以後的百年間,又蠶食了伊、洛以北的王室領地,將小諸侯的領土肆意分割轉讓。

趙無恤雖然深恨二卿對成鄉造成的損失,卻也表示同意。

“小子也同意,因為,戰爭,只是朝堂政治的延伸!”

此言振聾發聵,讓在場的趙鞅,以及四位大夫嘖嘖稱奇。

對呀,諸卿時戰時和,是晉國乃至於諸夏邦國的常態,其目的,都是為了獲取國內政治的優勢。若是借著範鞅遞過來的台階,再加以利用,就能獲得這樣的優勢,為自己的壯大爭取時間,何必非要打仗呢?

尹鐸、傅叟頷首贊成趙無恤的這句話:“《易》雲,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故夫兵不可玩,必須慎戰。”

何況,範氏也主動提出了一些對這次“誤會”的補償。

範鞅表示願意“勸說”晉侯,釋放已經被關押了一年的樂祁,讓他返回宋國。如此一來,趙氏拉攏樂氏,在國外謀求一個強大助力的目標,才算完成。

此外,範氏還將暗中向趙氏賠償大量錢帛、粟米、陶匠。但那些陶匠,趙無恤覺得,裏邊肯定有忠於範氏的人,是打算混進來盜取瓷器秘方的,傻子才會把他們領回去。

而範嘉和中行黑肱也會受到懲處,逐回家族領地,冠禮前不得返回新絳。

於是,這事就這麽過去了?

“當然沒有,正如吾子所言,戰爭只是朝堂政治的延續,此次和解,只是數年的停戰罷了!”

趙鞅拔出了長劍,一劍將案幾破開,咬牙切齒地說道。

“此仇不報,猶如此案!”

……

時間很快進入了十月,範、趙暗中商量著賠償事宜,達成了表面上的和解,新絳周邊的局勢也一時緩和,用趙無恤的話說,是外部矛盾壓過了內部矛盾。

對外宣傳上,這件事的鍋,最後還是背到了呂梁群盜的頭上,於是戎子狐嬰沒得到中行氏承諾的士大夫地位,反倒被諸卿聯合圍剿。山中群盜加上婦孺,共有千余人被俘虜抓獲,他們被中行寅不情不願地轉讓給了趙氏當種地的氓隸,作為補償。

自斷一臂再送予敵人的滋味,可不好受。

而狐嬰則帶著百余精銳僥幸逃過一劫,驚懼之下,他帶著人朝山北的深林而去。反正呂梁綿延數百裏,深山老林,頗多虎狼豺豹,諸卿也不可能一路追剿,此人就這麽不知所蹤了。

中行黑肱和範嘉咎由自取,被撤消了虒祁宮中的職守,攆回兩家的領邑,三年內不得歸來。

其後,趙鞅在病愈後首次進入新絳,在虒祁宮中面見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