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周室之亂

在原本的歷史上,董安於因為治家有方,謀略無雙,被晉卿知躒深深忌憚。

於是在六卿之亂的最初階段,趙氏處於劣勢,有求於知氏時,知躒便強令趙簡子將董安於殺死,函其首獻之,才同意幫助趙氏洗去“首禍者”的罪名。

趙簡子重情義,自然無法下手,可董安於為了趙氏安危,竟然主動自縊而死。趙簡子大悲,按照遺言將他陳屍於市,滿足了知氏,戰後才把董安於靈位配享趙氏宗廟,直到後世依然保留這個傳統。

所以趙無恤對董安於的最初印象,就是前世在某處趙氏祠堂裏見到的那尊泥塑文臣像。

誰料,輾轉兩千五百年時光後,他居然能見到其真人。

這也是一出極大的悲劇和遺憾,不知道這一世,無恤能否挽回?

父子二人數月未見,在交待完公事情後,趙無恤的心情一下子有些忐忑起來,欲言又止。

他當然知道,趙鞅這次可不是單獨歸來的,自己名義上的未婚妻樂氏女,也一起來了下宮。雖然趙鞅曾在信中說此女“可為良配”,但趙無恤不親自過目,總覺得不太踏實。

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趙鞅卻不急不緩,竟然先對趙無恤說起了自己南下勤王的事跡來,無恤只能按捺住心神,耐心地聽著。

成周的戰事,剪不斷理還亂,簡直就是一團麻,歸根結底,還是得追溯到十多年前的那場王室內戰。

作為那次戰爭的親歷者,趙鞅嘆了口氣道:“事情,還得從王子朝之亂說起。”

當年,周室難得一出的英明之君周景王認為,自己的太子王子猛生性懦弱,缺少威儀,而庶長子王子朝卻有勇有謀,有王者風範。於是周景王便欲廢王子猛而立王子朝。

但他的這一計劃遭到了實權卿士劉、單二族的反對,認為王位傳嫡不傳賢,若是亂序,恐怕會重演周幽王廢平王而立伯服的驪山之難。

到了周景王二十五年夏,天子終於下定決心,欲發動政變除去單、劉二卿,更立太子之位,但未及發難就心臟病突發而死,死前傳位王子朝。

然而單、劉二卿違景王遺詔,刺殺顧命大臣,立王子猛為王。而另一邊,頗有賢名和才幹的王子朝則在尹、甘、召諸卿大夫的支持下,也稱了王。

自此,周王室東西兩王並立,互相攻殺,數年不決。

在當時,周王室的實力是連一個中等諸侯國都不如了,這樣的戰爭,在大國看來幾乎是小打小鬧。但雙方積怨已久,打得如火如荼,戰鬥雖不宏大卻極其慘烈。勝敗多次轉換、興衰易手,弄得外人眼花繚亂。

當時晉國作為諸侯之伯長,諸姬裏的老大哥,聞周室大亂,自然要幹涉。晉國內部六卿專權,早些年晉文公、晉悼公那點將周室一系取而代之的心思,也早就沒有了,只能盡力扶持,過一天算一天。

那麽問題來了,該支持哪個王?

現在出現了兩個周天子,雙方都來尋求支援,都聲稱自己是正宗,對方是違法的,晉國方面也感到為難。

最後,晉國派了大夫士景伯(範氏小宗)去王城來裁決這件“正統”之爭。且不說讓諸侯大夫審理判決天子合法與否,本身就是前所未有的大笑話。何況,明眼人只要知道,晉卿範鞅和周卿劉氏之間的密切關系,結果自然就注定了。

最後,果然是王子朝敗訴,被晉國視為叛逆,遣大夫知躒、趙鞅、籍談率兵入周鎮壓。王子朝那點兵力在晉國攻擊下,自然是土崩瓦解,周王匄(gai)重回王城,至此,王子朝之亂初步平定。

成王敗寇,王子朝帶著召氏、毛氏、尹氏之族奔楚。他們還將宗周的大部分典籍一並帶到了楚國,這是整個春秋時期最大的一次文化轉移。這批從殷商時代就流傳下來的典籍,無疑灌溉了楚國的文化,培養出了兩百年後燦爛的楚辭和海量楚簡,周史官老子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不知所蹤的。

然而事情還沒結束,王子朝跑到了南方後,居於方城一帶。三年前,楚國被吳師攻破都城,舉國大亂,自保不暇,也無法庇護王子朝。於是周王室便乘機派刺客將王子朝殺害,這一舉動,又引發了新一輪的叛亂。

王子朝在周室名聲太好,黨羽太多,十年之後還潛伏了不少。去年年夏天,周大夫儋翩率領王子朝余黨作亂,這次他們勾結鄭國夾擊王畿(ji),內戰零零星星打到了去年十二月,甚至將天子趕離了王城。

事已至此,指望他們自己理順家裏的事情是不可能了,晉國只得再次發兵,範鞅、趙鞅、魏駒三卿南下勤王。在他們的支持下,四月,單、劉二卿在窮谷打敗了叛黨,局勢有所扭轉,所以趙鞅才得以歸來。

最後,趙鞅感嘆道:“周室衰矣,天子已卑,正如詩言,周宗既滅,靡所止戾,邦君諸侯,莫肯朝夕。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兄弟相爭,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