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朋比為黨(第2/2頁)

跪坐在席上聽了沒一會,趙無恤心裏就有了譜,鄧飛對《司馬法》的研究是比不上王孫期的,畢竟不從事武職,沒有親身經歷,總是差了一點什麽。但在刑法上,他卻是頗有造詣,講的深入淺出,所以,趙無恤也聽得津津有味。

晉國歷代刑法,都抹不去兩家人的身影,一是範氏(士氏),一是趙氏。

上古刑法,創於趙氏的嬴姓遠祖臯陶,唐虞夏商周,法本來是藏於宣室之內,不示於民的,正所謂,“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所以國人庶民根本不知道自己有沒有犯罪,貴族說你犯了,你就犯了,也沒有證據可尋,無處說理去。

晉國最初的律法,叫做“士蔿之法”。

士蒍,是範氏祖先,晉獻公大夫。士,是職位名,也就是士師,士師之職,古之法官,掌國之五禁,以左右刑罰。

士蒍善於法度,他所創立的《士蔿之法》,成為晉國後世刑法的模板。

其次,是“被廬之法”。

晉文公重耳回國後,於文公四年,作《被廬之法》。當時晉楚爭霸,勢在必戰,晉文公在被廬檢閱軍隊,制定此法,內容符合禮的要求,被列國稱贊。

還有著名的“趙宣子之法”。

在趙盾執政時,於閱兵儀式“夷之搜”上頒布,十年前趙鞅在民間收集鐵,鑄造了刑鼎,上面就篆刻著《趙宣子之法》,是晉國第一部公之於眾的成文法。

它同時也是趙氏家法,此鼎目前還放在下宮之中,向全體國人公開。雖然一些古板君子,如孔丘,詬病說趙盾執政時“君不君臣不臣”,所以宣子之法是亂法。但在趙無恤看來,比起重俗禮和一套空話的《被廬之法》,要先進許多,當然,很多方面還有待改進。

最後,是“範武子之法”,創建者為士會(範會),範氏始祖,在以上幾項法度中最為成熟和全面。直至到晉悼公時期,仍然要右行辛學習範武子之法,以為國用,這也是晉國目前通用的法度。

恍然之間,又是一陣鐘鳴,到了下課時間。眾子弟起身,如呂行、樂符離等,就直接轉身走了。因為鄧飛只是代為授課的幕僚,並非正式的師、傅,地位不如在場諸子。

鄧飛在案後靜靜地收拾竹卷,臉色不變,似乎早已習慣了這種待遇。只有無恤和張孟談倆人,才恭敬地向他行學生之禮,又讓他心中略為寬慰。

趙無恤覺得此人還是有些學問的,決定下次前來泮宮,要再帶上束修,補上一份拜師之禮。

走出廳堂後,趙無恤婉拒了魏駒邀請他再次同行,去魏氏府上燕饗的建議。

“世兄好意,無恤心領了,但無恤還要去南市逛逛。”

“南市?”魏駒看向趙無恤的眼神,頓時微變,他不由得懷疑起方才自己對此人的評價,是不是過高了。一個無法控制自己欲望的人,再怎麽出色,終究是成不了大氣候的。

“原來如此,那就告辭了,趙子第一次來新絳,去南市耍耍,也是人之常情……”

魏駒重新將無恤打量了一通,對他的觀感降了一級,從“吾之大敵”降成了“小心即可”。

趙無恤感覺到了魏駒態度的變化,他看著魏駒等人遠去的身影,摸了摸無須的下巴,這話不太對味啊?發生什麽事了?

而張孟談也在一旁,聽了以後,臉色也微微變動,眼中不掩失望。不等趙無恤邀請,他就垂拜告辭而去,不緩不慢地上了自己的馬車,竟是顯得有些疏離,和之前的“親而不附”判若兩人。

趙無恤更是疑惑不解,自己究竟說錯做錯什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