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大都無防

王孫期一邊靈活地駕馭著駟馬,一邊側過臉回答道:“君子且聽期說一件往事,原本,楚都郢城也是沒有外郭的,但二十多年前,楚國的令尹(相當於丞相)子常開始在郢都大修城墻,寄希望於防衛吳國進攻。”

“哦,還有這等事,倒和我今日之問很像,加築城防,可以禦寇,不是挺好的麽。”

“非也,當時楚國的左司馬沈尹戌卻預言說:子常一定會丟掉郢都,如果不能保衛國境,在都城增修城池又有什麽用處呢。古時候,天子守在四夷;天子卑,守在諸侯。諸侯守在四鄰;諸侯卑,守在四境。警惕四方邊境,結交四方鄰國,國人在自己土地上安居樂業,春夏秋三時的農事有所收獲,這樣一來,沒有內憂,又沒有外患,國都哪裏用得著增修城墻?”

趙無恤明白了,這故事的結局他也知道,“沈尹戎說的沒錯,三年前,楚國果然在柏舉一敗塗地,被吳師深入國境,攻破郢都,以班處宮室。王後以下,公卿大夫妻女盡被淩辱殆盡,連楚平王都被伍員掘墓鞭屍……”

王孫期點頭道:“唯,正是如此。然而,絕不會有外敵能夠進攻到新田!晉楚百年爭霸,晉三軍兩次深入楚境,大掠而歸,但楚軍,卻從未進入過晉國領土內半步!”

“所以,晉國的都城,不需要城郭!赳赳武夫,國之幹城!君子且看,這新絳城中的國人,以及六卿諸大夫的子弟,每一名帶劍的男子,都是新絳的城墻!”

王孫期家族雖然是周室後裔,但入晉百年,已把自己當成了晉人,他這種充滿鬥志的模樣可是很少見的。

趙無恤聽得眼前一亮,不由得拊掌而嘆:“好氣魄!不愧是文公、悼公的霸主之國!”

他一手憑欄,一手指著人煙稠密,繁華無比的外郭區贊嘆道:“原來如此,有外郭的郢城被摧毀了,而我晉國守在四鄰,卻依然固若金湯!”

雖然六卿常年內鬥,但畢竟都是晉人,而趙鞅因為性格使然,也頗有些“兄弟鬩於墻,而外禦其辱”的覺悟,連帶著趙無恤也對晉國很有認同感的。

而且,晉都新田也並未毫無防備,外圍有六座中等城邑作為犄角,還有汾水、澮水流其間作為護城河,防禦的深度和廣度一點不比楚國早年的“方城為墻,漢水為池”小。

不過現如今,六邑已經落入了六卿私室手中,而無恤也清楚,晉國最大的憂患不在國門之外,而在蕭墻之內!

……

新田雖無外城墻,作為國都,卻也是有“郭區”的,而且“郭區”的面積很大。

在把守嚴密的郭門處亮出趙氏符令,一行人便得以暢通無阻。

新田城內街道寬闊,主幹道用青石板鋪成,可以容納五輛車並行,已經被來往車轍碾壓出了兩道深深的印跡。但這條賓道僅僅允許有身份的卿大夫、士行走,庶民只能繞道。正所謂“君子所履,小人所視”,意思是君子可以走,小人嘛,只能在一旁幹瞪眼看著。

其余裏巷道路則是黃土夯實,踩得板結堅硬,下雨天也不會泥濘。

要知道,殷商時,可是有這麽一條刑法的,“棄灰於道者,斷其手!”在街道上丟垃圾的人,會受到斷手的嚴懲。晉國之法還不至於那麽嚴苛,但也有罰帛,罰勞役的懲處。

所以,重法之下,街道還算幹凈,加上當年建城的韓厥規劃得當,所以路邊還有水溝水渠,排汙效果挺不錯,沒有後世紀錄片所說的那種古代城市令人發指的肮臟。

雖然周禮規定:“匠人營國,方九裏,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市朝一夫。”但禮樂崩壞之下,具體到各國,根據國情和都城周邊地區特點的不同,並不死守這一規矩。

豎寬在一旁介紹說,這新田城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部分:坊區、市區、宮廟區、官署區。

城西面是坊區,也就是平民區,聚集著熙熙攘攘的民居裏巷,屋檐低矮,趙無恤等人就是從這個位置進入的新絳。

城南面是市區,各國使節行商的館舍,還有繁華的市場都位於此,晉國乃至於整個北方諸夏的貨物在這裏中轉貿易。

宮廟區即是內城,位於臨近汾水的城北,遠遠望去,能看到黃土和磚石砌成的內宮墻,那座高大的夯土台之上,則是富麗堂皇的虒祁宮。內城還集中了明堂、靈台、社稷、宗廟等等重要的文化、禮儀場所。

無恤這次的目的地“公族之學”,又稱泮宮,就在內宮旁的北郊。

但他們沒有直接前往那裏,而是先繞道去了位於城東的官署區,哪兒是晉國行政的中樞,三軍將佐的府邸也聚集在此。

據說最初,六卿府邸是設在內城裏的,後來才把家遷出,安在郭區。趙無恤揣測,這除了內城建築太多,過於狹小,院落無處擴張外,還有一個人人都知道,卻又不能明說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