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鄉中三吏

趙無恤丟下這麽一句話後,轉身踏入鄉寺。只見這鄉寺占地頗廣,地基高過地面,有石板階梯與鄉道相連,夯土為墻,裏邊是一個二進院子。

到了鄉寺的大堂中後,趙無恤將趙鞅賜予的虎符、銅印信展示給眾人,正式宣告上任,接管成邑一切事務,隨後有條不紊地下達著一條又一條命令。

“計先生,收繳鄉寺文案、簡牘、竹卷,切勿遺漏,伍長井帶人巡視府庫,謹防走水。”

“羊舌司馬,帶穆夏等伍接管鄉寺守備,將鄉卒全部替換為下宮趙兵。”

“田賁,你去將鄉寺大門關上,看守在外,鄉中皂隸、裏胥還沒來的,以後就永遠不必來了,敢強行闖入者,殺無赦!”

眾人凜然應諾:“唯!”

竇彭祖被趙無恤的雷厲風行震撼得說不出話來,而他身後那些皂隸更是嚇得戰戰兢兢,膝行匍匐,撅著屁股跪滿了整個鄉寺庭院。

竇彭祖正在躊躇時,卻聽趙無恤喊到了他的名字,連忙也跪地叩首。

“竇族長,成巫,你們且做個見證,我有一件要事宣布!”

趙無恤高坐於鄉寺堂上主位,一邊在案幾上把玩著鄉宰的小小銅質印信,感受著權力的棱角,一邊對著竇、成二人及皂隸們侃侃而談。

“既然三老,鄉司馬,鄉司徒都是孝悌之人,要為那位成氏叔伯舉辦喪葬三日,而其余各裏的族長、裏胥也都是好鄰居,肯定會幫襯一二。他們既然這麽忙,連本君子第一天上任都沒空出來迎接,那自然也不能來辦理公務了。”

“本君子就索性好人做到底罷,傳令下去,讓以上諸位不必再來鄉寺了,他們的職務,統統給我撤掉!”

一石激起千層浪,堂下眾人皆心驚膽寒,暗道不愧是趙氏君子。前腳才謙謙有禮地派人去葬禮送帛幣,後腳就全副武裝接管了鄉寺,這會又一句話便掀掉了成氏把持百年的鄉中三吏職位……成氏這回是踢在了硬石頭上了,他們都在心這麽想著,卻無人膽敢多嘴半句。

趙無恤見在場諸人都縮著頭,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的感覺真心不錯。不過打一巴掌也得賞個棗吃,他便繼續說道:“至於在場的諸位,公忠體君,不忘本職,依然各就原職,只要好好做事,下宮絕不會吝嗇賞賜。”

眾人紛紛松了口氣,但又擔心這位小君子到底能待多久,成氏會不會有所反撲,到時候自己恐怕裏外不是人。

在春秋時代,當一個領邑更換封君或邑宰時,當地實力派經常會心生不滿,甚至會合夥將新的守宰攆走、誅殺。

昔日晉文公因為勤王有功,周天子將南陽有蘇氏(妲己家族)的領邑陽樊轉而封給了他。然而陽樊當地的國人氏族不服,當晉文公帶著軍隊前來接收時,他們竟然公然據城而叛,而重耳費盡全力也遲遲沒能打下陽樊,最後不得不用懷柔之策,才將其收歸晉國所有。

這並不是孤例,還有一件事發生在二十年前。那位被老爹楚平王搶了秦國新娘子的楚太子建,在逃亡出國後投靠了鄭伯,被鄭人賜給一邑作為封地。但他好高騖遠,又聯絡晉國,想叛亂夾擊鄭國,謀取更多好處。

因為太子建對邑中國人苛刻,便被所在封邑的國人和宗族告發,預備役公民們順便學習西周的國人暴動,帶著武器將太子建分屍。這一事件的結果之一,便是導致死了主人的伍子胥不得不抱著還是個吃奶娃娃的白公勝(人屠白起的祖宗)流亡吳國……

至於更著名的孔丘墮三都事件,就更不必贅言了。

陽樊和鄭人、魯三都反抗領主,都取得了成功,這類例子史不絕書,這也是趙鞅要整合趙氏各城邑的主要原因。要是臨戰征召動員,每個邑都傲嬌來這麽一出,那還玩毛線,還是把邑宰的世襲改為隨時可以撤換的流官穩妥。

所以,成氏才敢仗著自家在此紮根數代,還出過一個“比下大夫”的家主,又抱著君子仲信的大腿,輕視年輕的無恤,甚至公然對抗。

不過對成氏知根知底的成巫心裏絲毫不擔心,他只是幸災樂禍。他家本是成氏庶孽子弟,一向被大宗那些人欺壓,甚至驅趕出宗族,他覺得自己這次可算是賭對了,也不介意再賭一把。

於是矮小黑瘦的成巫擡起頭,大著膽子問道:“敢問小君子,三老等職位空缺,那鄉寺自然不能照常辦公,這該如何是好。”

趙無恤聽出了其中的暗示,略一思索後,他說道:“鄉三老一職,掌管禮樂教化、巫祝占蔔,負責鄉射、祭祖等活動……非有擅長此道的人擔任不可。”

他說完,目視成巫,成巫了然,上前一步自薦道:“巫曾擔任過鄰鄉的家祝,這些事情無所不通,甚至比原先的三老做得還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