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第5/5頁)

43 李光謨,《從清華園到史語所——李濟治學生涯瑣記》,218頁。

梁思成:遼代的一塊木頭

1 朱祖希,《營國匠意——古都北京的規劃建設及其文化淵源》,中華書局,2011年版。

2 [美]金介甫,《沈從文傳》,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5年版。

3 董駒翔、董翔薇編,《哲人憶往》,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269—273頁。

4 梁思成在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的發言,《人民日報》1957年7月14日,第二版。

5 [波蘭]維斯瓦娃·辛波絲卡,《寫於旅館》,李以亮譯,《南方周末》2012年2月9日,第二十三版。

梁思永:未竣工的考古學重鎮

1 1937年2月22日,《夏鼐日記》卷2,95頁。

2 夏鼐,《敦煌考古漫記》,324頁。

3 夏鼐,《梁思永先生傳略》,《夏鼐文集》(上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版,228頁。

4 羅萼芬口述,岱峻專訪,2002年10月9日,李莊。

5 梁柏有口述,岱峻專訪,2004年6月29日,北京。

6 石璋如,《考古方法改革者梁思永先生》,《新學術之路》,353頁。

7 李光謨輯,《李濟與友人通信選輯》抽印本,1997年5月。

8 歐陽哲生編,《傅斯年全集》卷7,242頁。

9 1943年10月31日,《夏鼐日記》卷3,141頁。

10 李素華口述,岱峻專訪,2002年10月9日,李莊。

11 1944年1月2日,《夏鼐日記》卷3,151頁。

12 杜正勝,《通才考古家高去尋》,《新學術之路》,677頁。

光風霽月 和而不同

1 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以下稱“中基會”)成立於1925年。美國國會決議將庚子賠款余額歸還中國,用於教育文化事業,並與中國政府達成協議,將這筆款項交給“中基會”掌管,其任務是推動現代科學的發展。“中基會”首任董事會由十名中國人和五名美國人組成,中國董事有外交官顏惠慶、顧維鈞、施肇基,學者範源濂、黃炎培、蔣夢麟、張伯苓、周貽春、丁文江等。

2 《大公報》,1933年1月31日。

3 《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中國民權保障同盟》,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年版,35頁。

4 1933年2月4日胡適致蔡元培、林語堂,《胡適來往書信選》(中),中華書局,1979年版,178—180頁。

5 同上,181頁。

6 同上,180頁。

7 曾昆吾、王孔旭,《周鯁生與胡適軼事》,《武漢大學校友通訊》。

8 《胡適書信集》(下),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1341—1342頁。

9 胡頌平編,《胡適之晚年談話錄》,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4年版,173頁。

10 周為筠,《在台灣:國學大師的1949》,金城出版社,2008年版。

11 參見胡頌平編,《胡適之晚年談話錄》,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4年版,299—300頁;楊金榮,《角色與命運》,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3年版,336—340頁。

12 1953年4月23日給J.S.斯威策的信,《走近愛因斯坦》,遼寧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187頁。

13 李濟,《石璋如〈考古年表》序》,《李濟文集》卷5,131頁。

14 李濟,《關於在中國如何推進科學思想的幾個問題》,《李濟文集》卷5,18頁。

15 李光謨,《從清華園到史語所——李濟治學生涯瑣記》,328頁。

16 《李濟文集》卷1,415—416頁。

17 《李濟文集》卷1,309頁。

18 《學算四十年》,《傳記文學》第5卷第5期,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64年。

19 Paul L-M. Serruys,比利時裔美國人,曾是趙元任的弟子,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的東方語言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