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三章 裁軍

“少年子弟江湖老,紅粉佳人兩鬢斑,三姐不信菱花照,容顏不似彩樓前……”

戲台上,一出紅鬃烈馬,正唱到武家坡薛平貴與王寶釧久別重逢,台下看戲的魯軍將兵,表情凝重,並沒有幾個人喊好喝彩。這並非演員的水平不佳,恰恰相反,自兩宮身故,京城禁絕娛樂,趙冠侯將內廷供奉接到濟南開始,京劇名角,大多在濟南安身。趙冠侯本人就酷愛京劇,對梨園子弟多為關照,不少年輕的紅伶都拜在他的門下,討個漕幫身份護體。

有趙冠侯做後台,大金各行省的官府以及江湖好漢,多少都會賣幾分面子。共合之後,趙冠帥的名字依舊好用,是以京劇界一幹紅伶,都惟趙冠侯馬首是瞻。

這次山東大捷,本就是振奮人心的好事,山東又出高價,到軍營演出的,都是一等一的好角。唱念做打,樣樣俱全,一些平日裏很難湊在一起演出的名伶,賣大帥的面子同台獻藝,乃是京劇行裏百年難遇的盛事。這種戲碼,在平日可以賣上百銀洋,怎麽可能不好?

士兵們的眼睛大多通紅,演員的演出,正勾起了他們自己的心思。北洋各軍,基本沒有退伍的概念。士兵十八從軍去,八十始得歸,都是尋常事。軍餉發不出就拖欠,年紀越大,出力越小,就越沒有餉拿。

士兵們看著戲台上悲歡離合,勾起了自己的心思。紅顏易逝,白發早生。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自己的王三姐。

即使魯軍的待遇好,也不可能每個士兵都能娶到老婆。固然有一部分是自己的原因,也有一部分是女方考慮到男人當兵,長久分離,隨時可能做寡婦等客觀上的風險,最終選擇了他人。畢竟苦守寒窯十八年,挖野菜等夫君的王寶釧只是少數,不是每個人都有運氣遇到這樣的好女人。

即使有這樣的好女人,也不代表,就能夠相守到老。參加濰坊會戰的士兵,都記得一個梳著麻花辮的年輕姑娘。在戰爭剛剛結束,她就冒著扶桑殘兵,啞彈、地雷的危險,出現在陣地上。她會拉住每一個士兵,問他們,認不認識一個新兵……

那個女孩的美麗、希望、到最後的絕望,卻只是若幹張絕望的面孔其中之一。無定河邊無名骨,哪個紅顏夢裏人。

抽泣聲在士兵隊伍裏悄悄響起,有人忍不住大叫道:“俺不走……俺不退伍!俺的歲數寫錯了……還能再當兩年兵!”

這出戲,實際就是趙冠侯給部下做思想工作的道具。扶桑地震的消息傳來,短時間內,沒可能再來報仇,麻花辮的悲劇,不該再繼續。在撫恤、獎金以及勛章發放工作初步告一段落之後,趙冠侯就開始著手推進退伍工作。

傷殘士兵得到紫心勛章,有軍功的士兵,則得到對應的軍功勛章。這些勛章,不被陸軍部所認可,但是在山東省內,由於宣傳工作做的到位,可以得到居民以及整個軍事保障體系的承認。

即使不考慮勛章帶來的經濟利益,以及潛在的正直利益,光是閃閃發光的勛章掛在胸前,就讓這些士兵歡喜的不得了。畢竟,自前金以來,士兵是沒有榮譽可言的。這還是第一次,讓士兵也佩帶勛章,他們也切實的感受到,所謂紳士的部隊,到底是怎麽一回事。

可是臉上的笑容未及褪去,一些人就又哭出了聲,因為他們中很大一部分人,必須永遠的離開部隊。即使在戰鬥中,沒受到不可逆的損傷,也一樣要離開隊伍。

不同於上一次,騎兵旅的退伍,這次退伍是針對魯軍整體。先是被臨時動員的部隊,回歸保安團、屯墾團等武裝。隨後,是傷殘士兵退役,再後,就是陸軍內三十歲以上的士兵,四十以上的士官,五十以上的尉官,六十以上的校官一刀切集體退役。

到了這個年紀,不能升到更高的階級,就說明這個人的水平和能力,只能止步於此。繼續留在魯軍,既妨礙了吸收新鮮血液,對自己也沒什麽好處。普通士兵與士官尉官,多半都沒有娶妻。即使娶妻,也沒有帶家屬的資格。

讓這些人回家去,去找自己的麻花辮,王三姐,對誰都好。

對於這些退伍士兵,並不是簡單的一腳踢走。不但會支付一筆遣散費,同樣,還會由山東省正府安排工作。或是農場,或是工廠,再或者,是鄉村公所以及武裝不就職。乃至擔任村長,或是其他幹部。

換句話說,除了極少數自願離開的之外,大多數退伍軍人,始終在魯軍體系之內,接受魯軍的接濟與管理。一旦未來發生大規模戰役,這些人還有可能被動員起來,再次回歸軍中待命。

平心而論,這種待遇可算是優厚,整個北洋體系裏,也沒人會給出這麽好的退伍條件。以這種條件退伍,也沒人能指責什麽。但是也正因為這種優待,大批到了退伍年齡的士兵,卻費盡力氣,找關系托人情,只希望修改自己的年齡,能多為大帥效勞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