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暗影(第2/3頁)

一如之前段芝泉所料,付出如此龐大代價的扶桑,自然不希望白白犧牲,其本意是將鐵勒原有的利益轉給自己。可是這一點,又為大金所堅決不能接受。幾次拉鋸之後,則最終敲定,南滿鐵路主路路權歸扶桑(這是由鐵勒簽定樸茨茅茨協議時所寫的內容,金國無權幹涉),而南滿的支路建設權,則為兩家共有。金國有權在南滿鐵路開設支路,扶桑亦有權建設,具體建設時,彼此則需要商定。

另一收獲則是安奉鐵路,當初建立安奉鐵路,是由於鐵勒扶桑戰爭的需要,由安東修建鐵路,直通奉天。大金並未討要地租,當然,也未向扶桑提供工料費用。現在戰爭結束,金國自然要收回安奉鐵路,扶桑則希望繼續保有安奉鐵路路權。

兩下幾次交涉之後,終究是扶桑在之前的戰役裏失血過多,現在需要修養生息,與金國交惡的話,恐關外復生變故,只能做出妥協。由金國支付一部分工料費用,將安奉鐵路折價賣給金國,這一點於金國而言,也算是一場極大的外交勝利。

對比當日之馬關條約,這次關外交涉,金國可說是一次翻身仗。國內輿論之中,總歸也是褒多於貶,於朝廷清議之中,三省歸還,也是一件極大的好事。

唯一的缺憾,就是徐菊人滿腔壯志未抒,就被電旨招回,任民政部尚書,東三省總督則委了趙爾乾。如果仔細計算,則趙爾乾亦是替承振護印,一旦其在東北經營有成,承振便要去收割利潤。

思念及此,徐菊人不由跌足一嘆“千萬積財,皆為權貴私囊。早知如此,還不如散給關外百姓,哪怕是發放給三軍,也好過被那些權貴拿去逍遙快活。”經此一事,熟知內情的官員,於慶王固然頗為不齒,連帶對於大金朝廷,心也漸漸冷了下去。

但是就全國範圍而言,還是越來越多的有能之人,覺得朝廷終於有了希望,或許不需要流血犧牲,制造死亡,也能讓這個國家有救。朝廷一如泰西,成立了銀行,對經濟進行整頓。地方上咨議局的成立,讓士紳們有了一絲盼頭。希望等到國會成立之後,自己這些人可以成為議員,從而對國家進行幹預,以實現自己的理想,或是維護個人的利益。

出於對於朝廷的最後一點信任,這些士紳們選擇了站在朝廷一方,開始對葛明的力量進行抵制,甚至予以撲滅。各地的葛明組織,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真正與葛明黨人忠誠合作的,就只剩下一向為人所不齒的遊俠兒階層:會黨。

大金此時的江湖勢力格外強大,經歷太平軍、飛虎團之後,各地的武術門派或是江湖幫會星羅棋布,少者百十人,多者十數萬眾皆有。

這些勢力的成員,大多為貧苦的鄉農、百姓,憲政之事,與他們並無關系。那些議員們固然看不起這些泥腿子,這些幫會成員也聽不懂什麽叫立憲。他們只信奉一句話:要做官,殺人放火受招安。

當皇帝,當大將軍,當丞相,這些簡而易明的口號,比之虛無縹緲的憲政,更容易為人所接受。而且經歷了數次兵禍之後,即使這次的拳亂賠償金下降了將近一半,但各省的攤派,依舊令廣大的農村經濟走向破產。

越來越多的農人,失去了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或成為佃戶長工,或流離失所,被迫離開自己的家鄉,進入城市討生活。這些人並不能理解,為什麽朝廷打了敗仗,就要他們來為朝廷賠償。宣戰的時候,又不是自己同意的,現在卻要自己來交稅湊賠款,天下沒有這個道理。

為了避免被人欺淩,來自同一個地方的人,先是組成了團體,一些素有勇力,或是有聲望能任事者,成為了頭領。隨後這種團體被更大的團體接納、吞並,形成更大的團體,最終,就形成了幫會堂口。

這些人中,除了極個別的龍頭舵爺,能夠穿上袍褂,成為士紳外。大多數人,左右不過是綠林好漢,盜跖、宋江一流的人物,不管在江湖上有多好的名聲,在民間的聲望依舊差的可憐。

也正因為此,他們與士紳的對立情緒也日漸高漲,隨著士紳對大金朝廷的支持,這些江湖力量則開始支持葛明黨人。幫會龍頭,轉而成為義軍元帥,會黨之間,守望相助的江湖道義,也成了他們掩護同人,生死與共的憑借。

從力量對比,江湖的力量無疑遠弱於鄉紳,是以並未引起人們多少注意,最多只是覺得烏合之眾與烏合之眾的聯盟。但是這些江湖草莽,也正發揮了野草般頑強的生命力,在層層壓力之下掙紮求存,期待著,找到機會,送出致命的一擊。

在湖南,臥龍山堂之內,江湖上大名鼎鼎的前輩高人譚人鳳,看著眼前的大漢,面容嚴肅地提醒道:“劉兄,你的本事我是知道的,可是這次的差事實在是九死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