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3 冰冷的和平 第二十一章 1945年,莫斯科(第5/9頁)

傍晚時分,他抵達了聖達菲。他看見了兩個聯邦調查局特工,兩位特工也觀察了他一陣子。但他們無法跟蹤下車的每個人。沃洛佳又一次憑著平凡的外表擺脫了他們。

他裝作知道去哪的樣子在街上逛。印第安式的平頂房和陽光中低矮的教堂使他回憶起了在西班牙時的情景。人行道邊都是些沿街一面開商鋪的公寓樓,給人非常溫馨的感覺。

他沒住鎮廣場上教堂旁邊的拉方達賓館,而是入住了設施也不錯的聖弗朗西斯旅店。他付了現金,自稱羅伯特·彭德,讓人以為他是美國人或歐洲人後裔。“我的行李隨後送到,”他對前台的漂亮女孩說,“如果我出去的時候行李來了,你能幫我把它送到房間裏嗎?”

“當然可以,沒問題。”女孩說。

“謝謝你,”道完謝以後他又用了句火車上經常聽到的感謝語說,“我真的很感激你。”

“如果我不當班的話,其他人會幫你處理的。只要你的名字在行李上就行。”女孩說。

“上面寫了名字。”他沒有任何行李,但女孩不可能知道這一點。

女孩看著旅客登記簿上的簽到記錄:“彭德先生,你是從紐約來的嗎?”

女孩的聲音裏帶著些許的懷疑成分,無疑這是因為他的口音不像是個紐約人。“我是瑞士人,在紐約工作。”沃洛佳故意提到了一個中立國的名字。

“難怪我不熟悉你的口音。我從沒遇見過瑞士人。順便問一句,瑞士怎麽樣?”

沃洛佳沒去過瑞士,但見過很多瑞士的照片。“瑞士經常下雪。”他說。

“那來這裏就對了,新墨西哥的天氣非常好。”

“我會喜歡這裏的。”

五分鐘以後,他離開了旅店。

從蘇聯大使館的一些同事那裏聽說,一些科學家住在阿拉莫斯的實驗室附近,但阿拉莫斯比較破落,大多數有錢的科學家在聖達菲租了房子或公寓。威廉·伏龍芝很有錢:他妻子是個漫畫家,多家報刊同時連載了她那部主人公名為“懶洋洋愛麗絲”的漫畫,而她本人的名字恰好也是愛麗絲。作為畫家,愛麗絲能在任何地方工作,因此夫婦二人在歷史名城聖達菲安頓下來。

秘密警察在紐約的辦公室向沃洛佳提供了這個信息。他們認真地調查過伏龍芝,沃洛佳得到了伏龍芝的地址、電話號碼和車的型號——白胎壁的戰前普利茅斯敞篷車。

伏龍芝住的那幢公寓樓的底樓有家畫廊。樓上的公寓都有一扇向北的大窗戶。房子外面停著那輛普利茅斯敞篷車。

沃洛佳不太想進去:屋子裏可能被竊聽。

伏龍芝夫婦還沒孩子,沃洛佳覺得周五晚上他們不會悶在家裏聽收音機。他決定等一等,看夫婦倆是否會出門。

他在畫廊裏流連了一會兒,欣賞著待售的藝術作品。他喜歡沒有過多裝飾的寫實作品。離開畫廊以後,他在街上找了家咖啡館,在一個靠窗的座位上坐了下來,這裏能看見伏龍芝家公寓樓的大門。一小時後,他離開咖啡館,買了張報紙,站在公車站上假裝看報。

在漫長的等待中,沃洛佳發現沒有其他人在監視伏龍芝家的公寓,這意味著聯邦調查局和軍隊的安全機構沒有把伏龍芝列為安全隱患。伏龍芝是個外國人,但項目上的外國科學家非常多。除了是個外國人之外,看來沒有其他地方於他不利了。

伏龍芝家不在居民區,而是地處鎮中心的商業區,街上的人流很多。但幾個小時之後,沃洛佳還是擔心自己會引人注意。

這時,伏龍芝夫婦出門了。

伏龍芝看上去比十二年前胖——美國在二戰中沒有出現過食品短缺。才年過三十,但伏龍芝已經開始脫發了。一如既往,他還是那副嚴肅的表情,身上穿著美國人常穿的運動衫和卡其布長褲。

愛麗絲穿得倒不保守。她把一頭金發紮了起來,頭上戴著女式軟帽。她穿著松垮的普通棉布裙,手腕上戴著各式各樣的手鐲,手指上還有好幾枚裝飾戒。沃洛佳記得,希特勒執政前,德國的藝術家都愛這麽打扮。

夫婦倆在街上漫步,沃洛佳跟在後面亦步亦趨。

他不知道愛麗絲的政治立場,不知道她的出現會給本來就很艱難的對話帶來些什麽。伏龍芝在德國的時候是個堅定的社會民主黨人,他老婆不太可能是個保守人士,從衣著看她就更不像了。但從另一方面來講,愛麗絲也許不知道丈夫給蘇聯提供過秘密情報。總之,愛麗絲是談話中的不可知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