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百醫無效(第2/2頁)

“他有什麽好的,”福康公主撇撇嘴,“我才不稀罕呢!”

話是這麽說,可是當她面前浮現出葉知秋的面容的時候,想起他的手掌撫摸在自己臉蛋上的感覺,她又覺得臉頰發燙,心亂亂的。

※※※

此刻,葉知秋也知道皇帝一家人在忙的事情,他自己已經忙得不可開交了,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鄭國公夏竦病危,請葉知秋幫忙會診。

夏竦可不是一般人物,曾經擔任刑部戶部尚書、樞密使、宰相等職,曾經率軍與西夏大軍作戰,反範仲淹都是他的副手,是他一手提拔的。目前貴為鄭國公。

這次澶州黃河決堤,夏竦奉旨前往監修河堤,同時賑災,不幸染病,返回京城,病情沉重,請了多名太醫,都沒有只治好,聽說葉知秋得藥神壺翁的托夢傳授仙方,而且奉旨在太醫局給所有太醫和京城大夫郎中授課,按照他講授的仙方治病,很多快死的病人都治好了,因為都是王侯將相經常往來,都很熟悉,夏家也是病急亂投醫,就求到了曹家。

吳王和王妃這些天看見兒子葉知秋忙得團團轉,又是高興又是心疼,不過得知葉知秋教授仙方有效,很多病人因此治愈,都很欣慰。夏家求上門,自然是要答應的,只是不知道葉知秋能否治療夏竦這個病。

葉知秋當即答應了,他乘車來到夏竦家,夏竦躺在床上,已經是氣息奄奄了。葉知秋很無奈,不過也可以理解,不到萬不得已,他們家也不會找到自己這個十多歲的半大孩子治病。

葉知秋初步檢查,排出丹毒溫病的可能,而是泄痢不止,夏竦此時已經六十六歲高齡,在這次災區抗洪中,因為連日冒雨奮戰在大堤之上,感染痢疾,久治不愈,已成危症。

陪同診治的,是夏竦的夫人,老夫人哭哭啼啼的,說夏竦去黃河災區之前,就經常拉肚子,已經好幾年了。請了好些太醫治療,都沒有斷根。

從災區回來之後,痢疾加重,每日十余次,本來老人家身體就不好,加上災區抗洪勞累,經常腹部疼痛,裏急後重,便利膿粘,痢疾加重。常言道:好漢也經不起三泡稀屎,連續這麽一拉,身體就垮了,到後來,已經奄奄一息。這時候,他已經神智不清,不能跟葉知秋述說自己的病情了,都有老夫人代為述說。

聽完病史和主述,葉知秋先摸了老人的手腳,發現手腳逆冷,提腕診脈,脈沉細弦。

診察完之後,葉知秋有些奇怪,老人家這病,是脾腎虛寒啊,健脾溫腎就可以了啊,這麽簡單的病,怎麽這些個太醫都沒有治好呢?太笨了吧?

他笑了笑,準備寫方子,拿起不筆又停住了,太醫,那可不是鬧著玩的,代表了北宋最高醫學水平,比如自己的爺爺孫用和,還有林憶、孫奇、掌禹錫、蘇頌等等,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名醫,不可能這麽簡單的病都治不好。肯定什麽地方出了問題!

他讓老夫人把前醫的醫方都拿來,一張張仔細看了一遍,不禁額頭冷淋漓,原來,他診斷的脾腎虛寒,在這一疊方子裏就有!這就是說,自己的判斷,人家太醫早就已經作出過,而且也按照健脾溫腎治療過,方子也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可是沒有效果。這麽看來,自己原先的辯證思路完全錯了。幸虧沒有寫方子,不然,可就要當場丟臉了。

葉知秋擱下毛筆,重新坐回床邊,望著床上枯瘦如柴的老人,皺眉思索。想了好半天,還是沒有頭緒,難道是脈診舌診錯誤了嗎?

如果這是在這一場瘟疫之前,他沒有這個自信,但是經過這段時候的臨床實踐,他的脈診舌診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已經完全勝任臨床需要了。所以他不相信自己診脈望舌錯誤,不過,他還是重新提腕診脈望舌。結果,跟先前的一樣。

這就怪了,證脈都是脾腎虛寒,可是太醫們有這麽辯證,溫補脾腎的,為什麽無效呢?

葉知秋又一張張重新審視那一疊方子,各種辯證和治法都有,比如溫補脾腎的,溫裏固澀的,有溫中導滯的,可是都沒有效果,這是為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