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鮮 第八十一章 最後一戰(三)

夜色如漆。

大石橋一線,安靜得如同亙古以來,從未變化過一般。

戰爭已經抹去了人煙繁華的痕跡。本來這個市鎮,是溝通遼中平原和遼南遼西水陸兩處的沖要,長年水陸兩路往來不息,市鎮上更是摩肩擦踵,大燒鍋,車馬店,糧食店,山貨棧,洋貨行鱗次接比,人稱關外小天津。但是幾個月的戰事下來,日軍還有潰兵的糟蹋,居民百姓早就逃往一空。往日夜裏這個鎮子裏面也是燈火通明,一年四季都是收貨發貨,商旅過路的時候。但是此時從大石橋北面山頭看下來,這個鎮子卻是一片死寂。

榛榛莽莽,如洪荒初辟。就連燈火,都不見一線。

就在此處,中日兩軍數萬人正荷槍實彈的交相對峙。

西面的天際忽明忽暗,偶爾有暗紅色的火球伸上天空,這是清軍高射角的山地炮,虎蹲炮在朝日軍遼河以西的陣地盲射。夜間雙方步兵都不作攻擊作戰,只是對峙。誰也不知道,圍繞著遼南這裏的戰事,究竟還要打多少天。

大局都已經看得分明了,日軍銳氣已過,而大勢又不利於他們。清國被徐一凡這樣一撥弄,已經是民氣如潮,只可能繼續打下去。遼南是日軍重兵所在,陸軍大臣在這裏坐鎮。只要清國能解決這一股日軍,日本就再沒有打下去的本錢。只能求和,而列強必然也會摻雜其間,將日本數十年發展辛苦積累的一些家底搜刮搜刮。清國分不到大頭,也有點湯水可以喝。即便如此,也是近幾十年未有之揚眉吐氣對外大捷!

只是近兩萬日軍,可是清國能一口吃下的?戰事拖延下去,對這遠東局勢,又會有如何變化?身在這場戰事當中的諸色人等,等待他們的又是怎樣的命運?

仗,已經打到了尾聲,但是這最後的結局,卻是誰也說不清楚!

※※※

“閣下,第一旅團正在向福岡二四聯隊第一大隊交卸防務……不舉火,馬銜枚,輜重就地拋棄不加以攜帶……”

第一師團中將師團長山地元治是個中年矮胖子,少小一目失明,帶著個眼罩,留著法國式的細長須——這是他們當初在法國人辦的長州兵學塾出身的見證。明治以來,在普魯士擊敗法國之前,日本陸軍也還一直堅定不移的在學著法國。資格老一點的將領,都能說點法語。

大山巖對著地圖,似乎也沒注意到背後這位中將憤憤的神色,低聲用法語說了一句:“merci(多謝)……”

山地元治身後還跟著幾個參謀,也全都是一臉不平的神色。才和清軍一交手,原來整個成攻擊配備的第二軍,就要在他的命令下轉而撤退。要知道大部隊都頂在接近遼西走廊的前線,輜重物資也千辛萬苦的送上來了。現在才一交手,這位伯爵大將就命令全軍撤退,龜縮金州旅順一帶,做死守計。清軍大部隊壓迫在正面,遼西方向過來的毅軍,吉林練軍等部倒也罷了,在遼陽方向,一直壓迫著大石橋正面的卻是禁衛軍這個大敵,安排斷後掩護的部隊和那麽多輜重,就一定是斷送了!

山地元治雖然勉強接受了命令,安排第一師團主力後撤。但是不代表他不表示自己的憤慨。仗打贏還是打輸,這是實力和運氣的問題。但是進攻還是撤退,卻是立場的問題!陸軍這次打得磕磕巴巴,還丟了一個大將在朝鮮。戰事結束肯定會有人事大變動。這個時候立場如何,也許就是將來的地位如何。

國運是要考慮的,但是個人,也不是那麽無足輕重吧!特別是帝國陸軍,已經越來越象一個官僚團體。身在其中,就要按照官僚體系的規則行事。

山地元治上前一步,朗聲道:“閣下,下官代表第一師團,對軍的作戰指導有若幹意見!”

大山巖嗯了一聲,回過頭來。伯爵大將命令強行撤退,軍司令部不少參謀都撂了挑子。不少人還自己去加入了預定留下斷後的福岡二四聯隊,準備戰死拉倒。軍司令部的作業,不少伯爵大將只有親自上陣。給各部的撤退命令,就是他親手擬就的。

“說吧。”

“為何軍在田莊台擊破遼南清軍主力之後,就進退失措?先是不對清國軍敗部做追擊,接著又是由攻擊部署改為防禦部署,接著再下令,丟棄戰鬥部隊付出鮮血生命才奪取的陣地,朝著金州旅順敗退?”

大山巖淡淡一笑:“軍的作戰指導,不需要向貴官解釋,作為軍戰鬥序列之部隊長,只要服從命令就可以了。”

這一句話頓時就將山地元治滿肚子的慷慨陳辭噎了回去。自己想想,立場也表達得夠分明的了,當下就極沒有禮貌的拂袖而去:“鄙師團將忠實執行軍之命令,但是鄙人將向軍部陳述意見!閣下,戰後見!是閣下您親手放棄了最後一絲求勝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