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鮮 第三十二章 奔流(中)

公元一八九四年七月二十四日,從朝鮮傳回牙山大捷消息,在葉志超葉軍門的布署指揮下,聶士成全軍四營奉軍,從成歡至牙山,槍炮如林,回環轟打,摧破日軍逾萬。日軍所謂大島部隊者已經潰不成軍,據稱斃命者日酋十余員,日兵數百名,旋旅而退。聶士成軍傷亡也逾百余員名。因為彈藥消耗過大,而且傷員需要安頓,在日軍倉皇而退,牙山前路無憂,所以暫時整軍,向南撤往仁川修整。

葉志超的電文還自豪的宣稱,“經此一戰,日軍破膽矣!”

此電一到,國內歡騰,李鴻章附電稱聶士成所部奉軍,素稱淮軍勁旅,聶士成勁氣內斂,膽大心細,深孚軍心。葉志超運籌之功,也極可稱道。請朝廷褒獎出力官兵,以鼓士氣軍心。

光緒簡直樂得見牙不見眼,他才從慈禧那裏得到了開戰的許可,本來還心中有所惴惴,怕軍旅之事,國朝十余年未曾經,日人來勢洶洶,正不知道勝負如何。葉志超捷報一到,頓時心就落在了肚子裏面,聶士成不過四營兵,就擊敗日軍逾萬,就算打個折扣,也是相當大的勝利。既然如此,兩萬五千在朝淮軍,足以穩守而有余!

既然朝鮮能保住,本土自然無憂,在朝鮮不管打成什麽樣,都只對帝黨有好處。這份捷報一上,帝黨大呼求戰的聲音更高上了一層。光緒立即電諭,聶士成實授直隸提督,賞雲騎尉世銜,回國即補。其他出力員弁,責聶士成速開保單。而葉志超有統轄展布之功,賞頭品頂戴,三眼花翎,加級記錄三次。盼其指揮若定,確保朝鮮,歸國之後定頒懋賞。

同時也電諭李鴻章,不論如何艱難,要李鴻章確保朝鮮陸師餉道,以能源源接濟,不至匱乏,方能連戰連捷。

除了他們,還有對徐一凡的吩咐,李鴻章不好給徐一凡下電令,光緒可沒這樣的顧忌,電諭徐一凡禁衛軍所部,必須負擔起保護好葉志超所部淮軍後路責任,開放大同江口,負責轉運補給物資————豐島海戰之後,就連光緒也知道北洋水師無法直下到仁川附近。但是這份電諭也等於變相否定了李鴻章的保船制敵的計劃,北洋水師必須從老窩出來,掩護海路補給船隊直抵大同江口,從陸上轉運到葉志超那裏——至於李鴻章和徐一凡如何協調,該做怎樣的具體補給計劃,北洋是不是能和徐一凡和衷共事,這可不是天子該管的事兒。

當日下午,光緒擺駕太廟祭天禱祖,默祈祖宗神靈保佑。當日晚間,光緒詔告天下,日人兇頑,侵我宗藩,為社稷計,為萬國公法所承認之中國朝鮮宗藩體系計,大清帝國自今日起,不得不奮起迎戰,與日本處於戰爭狀態。

※※※

啪的一聲,徐一凡將朝廷轉發給他的電諭扔到了桌子上面。自從那次淮軍進逼不成,反而委徐一凡為朝鮮北路會剿欽差大臣之後,作為讓步,已經將電報線拉到了平壤,意思就是說以後朝廷有什麽變動,一定會電諭告知徐一凡的禁衛軍,就是想讓徐一凡不要再無所約束的鬧得太過份。

所以朝廷的電諭,這次徐一凡也第一時間恭讀了。

回答這份電諭的,也就是一聲冷笑。

“先戰成歡,再戰牙山,現在又整軍回仁川……一路向北,這還算是勝仗?李鴻章也是沉浮江湖多少年,怎麽還看不明白這個?”

徐一凡隱約記得歷史上面葉志超諱敗為勝,虛報了牙山大捷。雖然那個時候的歷史他記得有點七七八八,不能太做數。可是這份葉志超的戰報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不對,哪有打了勝仗,還放棄了牙山這種屏障仁川的要地,丟了牙山,仁川已經無險可守,仁川再失去的話,漢城的兩萬五千淮軍就只能指望徐一凡來收容他們,補給他們了!

楚萬裏也拿起這份電諭,顛來倒去似看非看的,嗤的一聲笑:“朝廷可是信了,也煌煌對日宣戰,咱們還說什麽?至於李鴻章李老中堂,他現在是寧願相信這些……朝廷和北洋的李鴻章,現在也只剩下這些虛妄的信心罷了,這點信心被戳破,還能剩下什麽?”

徐一凡重重的一捶桌子,甲午戰事起來之後,他就覺著自己比以前亢奮了許多。巨大的精神壓力,還有興奮,讓他現在比手劃足的姿勢都比以前大了許多,楚萬裏離他的距離都比平時遠了一些兒,省得誤傷。

各個部隊現在全部進入了陣地,或者在最高等級戒備中,所有糧彈物資都已經到位。該展開的戰線也已經展開,對於部隊長和參謀本部來說,剩下的也就是等待而已。

所以楚萬裏這個領銜參謀本部的禁衛軍智囊才能在這裏和徐一凡閑磨牙。

聽楚萬裏這麽一說,徐一凡也自失的一笑,這些日子好像弦繃得是有點兒緊,搞得自個兒都是一臉深仇大恨民族英雄的模樣兒,還對淮軍恨鐵不成鋼起來……他不是就盼望著這一天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