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鮮 第三十章 混亂

公元一八九四年七月十九,牙山外海響起炮聲,宣布了甲午年東亞兩國死鬥開始的序幕。一方蓄銳已久,一方混混噩噩。日方三艘快速巡洋艦突襲大清的護航船隊,“操江”沉沒,“廣乙”沉沒,“高升”沉沒!數百淮軍精銳陸師葬身魚腹,清方最強大的軍艦“濟遠”匆匆應戰即退,這條軍艦及其艦長方伯謙的作為,在今後都成了扯不清的官司。總而言之一句話,“濟遠”還是跑了!

牙山海面炮聲響起之後,天下震驚。整個大清上下,從正在籌備萬壽的大清中樞,到負有朝鮮實際責任的北洋,還有聯絡各國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到消息靈通的旗人閑散,全都一時震驚得啞口無聲。

日本在所有人印象當中,都是一個小而貧弱的國家,雖然大清現在落魄了,可是比塊頭比財力,都是這個國家好幾倍。日本人也不是沒見過,矮矮的個子,穿得半土半洋的,在一些海口城市做生意,小心翼翼的販賣著他們那些質量低劣的東洋耍貨……天津上海等地租界還有日本窯子,那些日本窯姐兒可都不算是一流貨色,看著大清爺們兒還得柔媚小意才能拉住點兒貪圖新鮮的回頭客……什麽時候兒,這些矮子倭寇就變得也堅船利炮起來,一出手就狠狠的撕咬了大清一口?

震驚之後就是憤怒,大清好歹也算是辦了幾十年洋務,買了兵船買了洋槍,彈藥山積。北洋更是久稱勁旅。再加上大清自從被西洋人欺負了,現在是加倍的注重國際公法。認為全天下的文明強國都講國際公法,這樣簽了條約才能保住大清沒被洋鬼子更加欺負……現在小日本居然敢違背萬國公法來打自個兒?

事發當天,就有清流上書,禦史紛紛應和。彈劾李鴻章交涉不利,助長倭寇囂張氣焰。既然日本首先起釁,要求大清馬上對日宣戰!調集北洋勁旅,痛剿朝鮮上陸之倭賊。北洋水師和南洋水師兵船合流一處,尋找日軍兵船報仇!

帝黨第一時間就嗅到了這個味道,這些日子,被後黨還有北洋之類的地方實力派擠壓得喘不過氣來的這個大清政治勢力的一股,頓時就做出判斷,當今最上策,就是宣戰。可以讓北洋和日本對耗,一有不對就可以彈劾李鴻章。而且這場戰事,也可以讓光緒漸漸走到台前拿權,對於帝黨而言,真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這個時候,不管旗漢,誰還敢提為了老佛爺萬壽,還是強自忍耐,交涉解決為主。那天下洶洶,足以淹沒對手!一層意思他們自己說不出口。大清畢竟還是講以孝治天下。北京城誰不知道,海軍衙門的銀子用在了三海,搞得現在水師大敗……強硬宣戰,也是落了老佛爺的面子,漲了皇上的威風!

一時間,從北京城開始,一片喊打的聲音。這些帝黨清流,從來沒想過會不會打敗仗。估計心裏面都是一個心思,從倭賊和我中華互相知道以來,兩千年下來,從唐朝白江口,戚繼光平倭,萬歷三征中援朝戰役一路下來,什麽時候不是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日本吃虧?大家對著西洋鬼子都是大哥不用說二哥,可是煌煌大清,在日本還是有領事裁判權和治外法權的!北洋水師,都可以以日本港口為補給港,前些年還沒事派些兵船去威懾一下,小小倭賊也恭順得了不得。

這場仗,怎麽可能會打輸?唯一要考慮的,是在這塊從天上掉下來的權力變化的餡餅上,各自代表的國內勢力到底能啃上多大一塊!

一時間,宣戰風潮席卷中外。督撫文電也交相而來,都是一派的義正詞嚴。光緒也電諭李鴻章切切詢問:“現在開戰,北洋有無把握?朝鮮陸師,是否足以克敵?李鴻章該員,交涉無狀,導致牙山事件,大損國威,期期該員出力以自效!”

而後黨人物,包括慈禧在內,都一時失聲。

論心說,要是國內的事情,在大清最高的位置沉浮幾十年的慈禧,談笑間就平息了。最近沒能搞定徐一凡算是意外。沒想到這家夥簡直就是把“我不要臉”這四個字掛在臉上。就算他耍賴,萬壽過了也有的是辦法收拾他。

可是對於外事,慈禧以降,這些後黨人物都是一句話,沒法子。什麽時候兒都是被動應付,屁股給踹夠了就陪個笑臉。反正丟人也不是她慈禧的,底下有人頂缸。日本這一動手,對小日本賠笑臉是拉不下臉來,對小日本攪了萬壽局面慈禧也是一肚子的不爽。可是要動手打,誰心裏也沒有計較。日本是什麽打算,到底有什麽準備,有多少實力,誰都是一腦子漿糊,不少大臣,估計連葡萄牙西班牙都分不清楚呢!

到底該如何應對,該硬還是該軟,誰都沒法子。一時間只是關心那些駐京各國公使的意見,對於帝黨人物跳出來大聲鼓呼,也一時只有看著。這群情洶洶的架勢,誰也不能頂著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