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一個注定失敗的計劃

在前面四章,我已經向各位介紹了同一個故事在《史記》中的不同記載。接下來,我們試著用《史記•刺客列傳》和《燕丹子》《三秦記》來比較,看看所謂的歷史,到底是怎麽寫成的。

《史記•刺客列傳》是這麽開始的:

荊軻者,衛人也。其先乃齊人,徙於衛,衛人謂之慶卿。而之燕,燕人謂之荊卿。

《史記·刺客列傳》中記載荊軻刺秦王

故事的一開始,太史公從荊軻的家世說起。這個視角就和《燕丹子》從“燕丹子質於秦”開始不同。因為《燕丹子》的主角是燕太子丹,而《史記•刺客列傳》這一部分的主角是荊軻。所以《燕丹子》中記載了不少關於燕太子丹的故事,是《刺客列傳》中看不到的;而《刺客列傳》中也記載了不少關於荊軻的故事,是《燕丹子》中看不到的。

荊軻是衛國人,他的祖先原本是齊國人,後來遷徙到衛國,衛國人叫他慶卿。他到燕國,燕國人叫他荊卿。慶姓原是齊國大姓,例如春秋時有慶封,荊和慶音相近,荊軻可能是慶氏的後裔。而“卿”乃是尊稱,從大家都稱呼他為“卿”而不名的情況來看,可以知道荊軻後來是多麽受人尊重。

荊卿好讀書擊劍,以術說衛元君,衛元君不用。……

《荀子》中曾說:“齊人隆技擊”,齊國在當時有喜好武技的風氣;此外齊國文化鼎盛,有戰國第一學府稷下學宮。因此荊軻喜好讀書、擊劍,可能和祖上是齊國人有關。

前面說過“學而有術”,荊軻曾經想憑借自己所學到的本領說服衛國的國君,可惜他不是李斯,衛元君也不是秦王,最後的結果就是“不用”。這也正可以印證,李斯所說的“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國皆弱,無可為建功者”是很有遠見的。

荊軻嘗遊過榆次,與蓋聶論劍,蓋聶怒而目之。

在家鄉出仕不順利,荊軻只好周遊列國找尋機會,這也是戰國常見的現象。

荊軻曾經周遊到榆次(位於今山西省中部)這個地方,與當地有名的劍客蓋聶論劍,蓋聶怒目直瞪著他,各位猜猜荊軻的反應是什麽?

怒目反瞪回去?不對!

神定氣閑,不動如山?不對!

奮起拔劍,該出手時就出手?不對!

荊軻出。人或言復召荊卿,蓋聶曰:“曩者吾與論劍有不稱者,吾目之;試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荊卿則已駕而去榆次矣。……

荊軻竟然逃走了!

荊軻竟然逃走了!

荊軻竟然逃走了!

有人對蓋聶說,應該再把荊卿叫回來。蓋聶說:“過去有名不副實的人和我論劍,我就用眼睛瞪他。你們可以試著去找這個人,他應該已經跑了,不敢留在這裏。”於是派遣使者到荊軻寄居的主人那裏,荊軻果然已經駕車離開榆次了。

荊軻遊於邯鄲,魯句踐與荊軻博,爭道,魯句踐怒而叱之。

荊軻又周遊到趙國都城邯鄲(位於今河北省南部),當時有位名叫魯句踐的人與荊軻玩一種叫六博的遊戲(後世所說“賭博”的“博”,就是從這種遊戲而來),荊軻用棋子擋住了魯句踐的棋道,魯句踐於是生氣大罵,各位猜猜荊軻這次的反應又是什麽?

荊軻嘿而逃去,遂不復會。

荊軻竟然又逃走了。

荊軻竟然又逃走了。

荊軻竟然又逃走了。

這個“嘿”字,就是默然的默。這次荊軻連句狠話也不敢撂下,一聲不吭就轉頭逃跑了,從此再也沒回來過。天哪,這是我們想象中那位勇往直前的荊軻嗎?人家一瞪一罵,你就嚇跑了?

荊軻當然和我們想的不一樣,因為我們不是他。真正胸懷大志的人物,怎麽能為了一時意氣而死在這種地方?否則韓信當年何必受胯下之辱?如果荊軻真的怒目而視或拔劍相向,因而與蓋聶、魯句踐相鬥而死,那也不過就是一介匹夫,死得太不值得,歷史也就不會記住荊軻這個人了。

我想此時此刻的蓋聶和魯句踐,應該都是志得意滿的吧!你看,又一個名不副實的膽小鬼,怎麽能與自己相比呢?但是蓋聶和魯句踐,你們知道嗎?後來正是因為這個你們瞧不起的荊軻,兩位的名字才得以傳世。當然,你們比另外一個人要幸運得多,到現在我們都不知道當年那個要韓信鉆他胯下的小流氓到底叫什麽名字。

歷史根本不會去記那些不值得記的人物。沾沾自喜的燕雀,又怎麽可能知道鴻鵠的志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