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將情感放在理智之上的結果(第5/7頁)

秦舞陽,這個人一生氣臉色就發白,從面相可知他是骨勇之人。

我前面說過《燕丹子》是野史,野史中難免會出現許多民間的傳聞和逸事。在田光看來,這三個人都只是表面上的勇敢,不能派他們去做大事,所以他才說“然竊觀太子客無可用者”。做大事需要什麽樣的人呢?需要神勇之人。什麽叫作神勇?神勇是“怒而色不變”,田光推薦了荊軻,為什麽要這樣的人呢?

請問各位,太子丹要派這些人去做什麽?答案是,做刺客!一個刺客,如果在八百裏外人家就看出你是要來報仇的,誰還敢放你進來?你還能成功嗎?天下真正的第一等人,不是碰到事情就張揚的人,而是不顯山不露水的人,“怒而色不變”的人才能使人沒有防備,才能夠辦成大事。

而且荊軻不只是色不變,他還是“神勇”。在太子丹的門客中,最厲害的是秦舞陽(也有的書寫作秦武陽)。秦舞陽是什麽樣的人?他是燕國名將之後,十三歲時當街殺人,沒有人敢正眼看他,所以太子丹覺得他是燕國最厲害的勇士。

秦舞陽是不是勇士?當然是。但他的“勇”是建立在他覺得殺了對方還可以活下來的前提下。但刺殺秦始皇,秦舞陽你以為你還能活著回來嗎?什麽叫作“神勇”?就是你明知此去必死無疑,但即使如此還是視死如歸。九死一生,還敢前去,不過骨勇而已;十死無生,還敢前去,連臉色都不改,這才叫作“神勇”!色厲者內必荏,要刺殺秦始皇,一定要是荊軻這樣的人才可以!

而從後來秦舞陽的表現來看,果然給田光說對了。

太子下席再拜曰:“若因先生之靈,得交於荊君,則燕國社稷長為不滅,唯先生成之。”田光遂行。太子自送,執光手曰:“此國事,願勿泄之!”光笑曰:“諾。”

太子聽了田光的話後,“下席再拜”,多麽恭敬!他對田光說,如果田光能介紹荊軻給他認識,燕國國祚就可以保全長久了,希望田光一定要幫他。田光立刻離開去請荊軻,太子親自送他出府。但就在分開的時候,太子丹抓著他的手,忽然說了一句話:“此國事,願勿泄之。”這是國家大事,請田光不要泄露。田光聽了這句話,笑著答應了。

遂見荊軻,曰:“……夫燕太子,真天下之士也,傾心於足下,願足下勿疑焉。”荊軻曰:“有鄙志,常謂心合意等,沒身不顧,情有乖異,一毛不拔。今先生令交於太子,敬諾不違。”田光謂軻曰:“蓋聞士不為人所疑。太子送光之時,言此國事,願勿泄,此疑光也。是疑而生於世,光所羞也。”向軻吞舌而死。

田光見了荊軻,對他說:“燕國的太子真是天下之志士,他對您十分看重,希望您對他不要有所懷疑。”荊軻回答說:“我有著粗鄙的志願,常對自己說,如果遇上心意相合的人,就算為了他去死也不回頭;如果遇上性情不合的人,就算是一根毫毛也不願拔給他。現在先生命我結交太子,我將恭敬地承諾此事,絕不違背。”

荊軻答應了田光,田光總算完成了任務。但接下來的發展卻出人意料,田光說:“蓋聞士不為人所疑。”一個人既以賢士自許,就不應該有被人懷疑之處。然而“太子送光之時,言此國事,願勿泄”,這就是太子丹懷疑田光可能會泄露此事,因此才要如此交代。田光既然被太子丹懷疑,就代表在太子心中,他不是真正的賢士,否則又何必交代這句話?這無疑是一種侮辱,田光不願忍辱偷生,所以就咬舌自盡了。

試問:從此事前後的經過來看,為什麽田光要這麽做?

田光自殺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他義不受辱,各位可能無法理解,但先秦兩漢時的人和今天的人很不一樣,那時的人常常把恥辱看得比生命還要重要。田光覺得太子丹不相信他,這是他的恥辱,他又不能報復太子丹以雪恥,所以只好自殺。第二個原因是,太子丹既然懷疑了你,你又知道他這麽大的秘密,你覺得他可能放你活在世上嗎?你覺得他在圖謀未成之前,不會對付你嗎?田光也明白,只有一死才能讓太子丹真正放心。

既要貿然托付大事,又不能真的相信對方,從這裏就可以看出,太子丹不過是個凡夫,這個人成不了大事。

荊軻之燕,太子自禦,虛左,軻援綏不讓。

荊軻到了燕國後,太子親自為他駕車,還把左邊比較尊貴的位置讓給了荊軻,荊軻抓住了車上的繩子(這就是“綏”,用來幫助人上車)立刻上車,完全沒有謙讓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