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詬莫大於卑賤,悲莫甚於窮困

要了解一個人,光是看他本人的生平是不夠的。因此,在前面的內容中,我們看了秦始皇生長的家族,因為這對他的性格和觀念影響甚巨;我們還看了秦始皇的孩子,因為身教重於言教,一個人的孩子往往也反映了這個人不為人知的一面。

除此之外,任何事業都不是一個人就能成就的,我們還得看看跟這個人一起共創事業的夥伴們是一群什麽樣的人。而一個人能否成就事業,還和他的對手是什麽樣的人關系密切。這兩方面的內容,正是本書的重點所在。

《史記·李斯列傳》

當然,由於篇幅有限,本書不可能將秦始皇周圍所有的人都一個一個分析清楚。如果有足夠的篇幅,我也很樂意每一個人都談。但在此,只能挑最重要的幾個人來談。秦始皇的臣子之中,最重要的莫過於李斯,因此本書前半部分就將以他的生平為主軸來展開。

本書關於李斯生平的敘述,主要出自《史記•李斯列傳》。各位要知道,《史記》裏如果專門為一個人立傳,就說明在太史公的心中,這個人在歷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李斯的地位真的那麽重要嗎?當然重要!因為秦的滅亡與李斯有著最密切的關系。我們先來看看,李斯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

太史公一開始就告訴大家,李斯其實是個楚國人。但一個楚國人,為什麽最後竟然會成為秦國的丞相呢?

當年秦國的祖先被周人強迫遷移到蠻荒的西方去抵禦戎狄,這樣的環境固然造就了秦人富有血氣的戰鬥性格,卻也使得秦人缺乏文化的積累,在治理國政方面不得不依賴東方六國的人才。因此,秦國一直有著重用外國人治國的傳統,例如百裏奚是外國人,蹇叔是外國人,商鞅是外國人,張儀是外國人,範雎是外國人,呂不韋是外國人,而李斯也是外國人。

年少時,為郡小吏。

李斯年輕的時候,其實是楚國一個郡中的小吏,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在地方政府就職的小公務員。

見吏舍廁中鼠食不潔,近人犬,數驚恐之。

太史公敘述李斯的生平,是從一個小故事開始的。有一次,李斯在政府機關的廁所中看到幾只老鼠,這些老鼠專門吃不幹凈的食物。這是理所當然的,廁所裏頭還有什麽好東西可以吃呢?因為廁所中常常有人和狗進進出出(身為現代人,很難想象人與狗進同一個廁所的畫面),所以廁所中的老鼠一天中常常要被驚嚇好多次。

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

可是有一次李斯到糧倉去,卻看到了完全不同的景象,糧倉裏的老鼠每天都吃得飽飽的。因為糧倉裏最多的就是糧食。而且糧倉裏很少有人和狗進出,糧倉裏的老鼠每天吃著美味的糧食,居住在寬敞舒適的屋子裏,不必擔心人和狗的打擾。

於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各位請特別注意這個“嘆”字,在《史記•李斯列傳》中,“嘆”是最關鍵的一個字,李斯的一生共有四次嘆息,每一次都在他人生的關鍵時刻,可以說“嘆”字緊緊地扣住了李斯的一生。因此各位要特別注意,李斯的每一次嘆息都是在一個什麽樣的境況下發出的。

這一次,李斯看到這樣強烈的對比,不禁心有感慨,於是嘆息說:“人有沒有出息就像老鼠一樣,就在於他所處的環境!”

在這個世界上,同一個人在不同階段得到的外界評價往往相去甚遠。可能在沒有成功之前,他講話被人稱為“粗野”;等到成功之後,他講話就被人稱為“霸氣”。一旦成為人生的贏家後,這個人似乎做什麽都是對的。這不禁讓人感慨,所謂賢能和不肖到底是由什麽來決定的呢?

各位不妨捫心自問:在這個社會上,品德高尚的人,就一定能成功嗎?聰明的人,就一定能成功嗎?努力的人,就一定能成功嗎?事實上並非如此。從歷史上來看,人是否能成功,除了取決於自己本身所具備的能力外,還與他所處的環境有關。這就是人們要慎選環境的原因,荀子說得好:“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能夠超越環境的人不是沒有,只不過實在太少了。

如果你不能改變所處的環境,那你的一生往往就會被這個環境所拘束和困住,你很難改變、擺脫自己原有的命運。所以人如果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就要去找一個能夠實現理想的好環境。但問題來了,很多人都想改變自己所處的環境,可是辦得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