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戰爭的考驗(第2/6頁)

1915年2月,德國人指望他們未投入使用的新武器(即U型潛艇)在戰爭中發揮作用。1914年德國人已經用潛艇擊沉了3艘英國巡洋艦,但如今,他們卻用U型潛艇對付北海地區的英國商船,使英國措手不及。關於戰事,國際上大多都是些不成文的規定,但是根據《日內瓦公約》,被截留的商船必須是戰船,船員的安全也必須得到保證。商船可以被擊沉,也可以被當作戰利品,這樣的規定在戰爭初期就得以實行。1914年10月,U17潛艇在挪威海岸截留了“格裏特拉”號(Giltra),這是第一艘被擊沉的商船。在開炮擊沉船艦之前,德國人還將船員轉移到救生艇上,拖著他們抵達海岸。但是這樣的海戰與潛艇戰不一樣,潛艇戰對隱秘性要求很高。1915年2月,德國宣布英國周邊的所有海域都劃為戰區,這些海域上的所有船只都有可能遭到突襲。此時德國只有37艘潛艇,而可以隨時出海的只有1/3。盡管如此,德軍依然戰果累累,令人吃驚。丘吉爾用偽裝成商船的Q型船(Qship,即獵潛船)來掩人耳目,當U型潛艇浮出水面開炮時,這些商船只需亮出武器裝備;不過這也給德軍的進攻留下了口舌,他們只需辯稱自己分辨不出這是商船還是戰船,因此有義務進行突襲就行了。而德國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它實行的這種政策對中立方極其不利,特別是對美國。“盧西塔尼亞”號(Lusitania)是一艘英國遠洋班輪,5月7日在愛爾蘭南海岸被U20潛艇截留。對於“盧西塔尼亞”號是否配備了足夠火力,足以成為被襲擊對象,仍然存在爭論。但是重要的是,艦船沉沒後128名美國人失蹤了。德國人不得不調整政策;在客船發生一系列類似的事故之後,德國人被迫放棄這種潛艇突襲的政策。雖然英軍幾乎沒有參與其中,對U型潛艇也沒有進行過什麽實質性的反擊,卻在潛艇戰的第一回合中取得了勝利。

北海僵局與法國和比利時的西線狀況相呼應。在西線,數百萬海軍隔著數百英裏長的戰壕面面相覷,每一點兒推進都要付出巨大代價。不過丘吉爾還是頗具軍事頭腦,制訂出了新的計劃。俄羅斯軍隊雖然數量龐大,但是裝備簡陋;土耳其是德國盟友中實力最弱的軟肋。如果軍事裝備能夠運入黑海地區,俄羅斯軍隊就可以武裝起來。但是要抵達黑海地區,首先必須強行穿過達達尼爾海峽。

那時,丘吉爾在地中海地區的行動捷報頻傳。戰爭爆發時,他已經接管正在建造中的大型戰船“蘇丹奧斯曼I號”(SultanOsmanI),此船為了泰恩河(Tyne)的土耳其人而建,後來丘吉爾將其重新命名為“阿金庫爾”號(Agincourt),土耳其人認為這是一種羞辱。此時德國巡洋戰艦“戈本”號(Goeben)和巡洋艦“布雷斯勞”號(Breslau)已經避開盟軍巡邏軍艦,抵至達達尼爾海峽。對立場搖擺不定的土耳其來說,德國送來這些艦船堅定了它向協約國宣戰的決心。丘吉爾想把土耳其從戰爭中淘汰出局,或許夾雜著個人因素。

一直以來英國海軍條例都有規定,艦船不能直接占用陸地堡壘,除非它們在數量、技術和士氣上有絕對優勢。過去對阿爾及爾和亞歷山大港的攻擊進展相當順利,因此英軍有可能認為,出於文化上的相似性,土耳其會輕易屈服。更何況,現代戰艦配備巨型火炮和重型盔甲,已經完全不同於舊式的木制軍艦。但是1915年3月,一支大型盟軍艦隊在進入海峽攻克土耳其戰壘的行動中,剛取得一些勝利,就很快受到地雷的重挫。“不屈”號(Inflexible)戰艦受損,3艘前無畏戰艦被擊沉,至此英軍才徹底放棄了進入海峽的計劃。

英軍決定在加利波利半島(GallipoliPeninsula)發動海陸兩軍作戰,士兵大多來源於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澳新軍團(ANZAC)。以這樣的規模在海岸登陸,英軍並沒有經驗。前無畏戰艦“女王”號(Queen)上的一名射擊手喬治·布特福特(GeorgeButoft)看到軍隊著陸時心中滿是恐懼,

大約3點鐘的時候,他們都已經列隊成形。我們害怕月光過亮,把一切都照得非常清楚。戰士對於登陸後的狀況一無所知,他們不了解那裏的地勢。我用望遠鏡可以看見前方溝壑,不過除此以外也別無所獲。他們一直走到最高處時,還沒有發現任何線索,一丁點兒也沒有!現場很混亂。但是土耳其人始終都沒有開火。通過射擊瞄準鏡,什麽都可以看得很清楚。這讓人心生畏懼,我之前從未有過這種感覺。當光亮出現時,眼前呈現的只是一場屠殺。任何澳新軍團士兵回國後對此役都會三緘其口。海灘有50碼寬,毫無遮擋。排在前面的戰友倒下了,他們便就勢臥倒,等待形勢出現緩和,此時戰友是他們唯一的遮擋物。數百名戰士小腿後部受傷,他們的腳暴露明顯。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