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納爾遜及新戰術(第2/5頁)

1784年,納爾遜奉命指揮“北風之神”號(Boreas),前往西印度群島,在那兒他成為背風群島的高級海軍軍官,就連當時的威廉王子(後來的國王威廉四世)都在其麾下。納爾遜試圖推行《航海法案》,禁止美國海船的貿易往來,一度導致四面樹敵。1787年,他與內維斯(Nevis)州長的侄女弗朗西絲·尼斯比特(FrancesNisbet)結為連理,由此找到了些許安慰。回到英國後大約5年時間,他都待在位於諾福克郡的父親家中。

1793年英國與法國革命軍開戰,納爾遜被召回,奉命指揮64門火炮船的“阿伽門農”號,這艘船性能優良,讓他很滿意。他參加英軍在科西嘉島的戰鬥,但在圍攻卡爾維時不幸中彈,導致右眼失明。1795年在辦事過於謹慎的海軍上將霍瑟姆指揮下,納爾遜第一次參與了艦隊海戰。當他接管艦隊時,他頗為欣賞約翰·傑維斯爵士(SirJohnJervis);當指揮著74火炮船“上校”號(Captain)的納爾遜從科西嘉島撤軍時,傑維斯決定從地中海撤軍。1797年情人節那天,納爾遜配合查維斯爵士的命令,指揮幾艘海船撤離聖文森特角,在當天的戰役中取得了人生第一次海戰的勝利。在攻擊特內裏費島(Tenerife)的那場戰鬥中,納爾遜不幸失去了右臂,休養了數月之久。病愈後,他奉命指揮一支分艦隊重新進入地中海領域,而尼羅河之戰成就了他一生中最大的輝煌。但是在登上巔峰之後,納爾遜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下坡路。在那不勒斯(Naples)維修戰艦期間,他與地方官僚往來過密,甚至與大使夫人艾瑪·漢密爾頓(EmmaHamilton)有染。被召回國後,他很快就發現,作為民族英雄,他仍受人愛戴,但是他卻以殘忍的方式終結了自己的婚姻。後來,他重回軍旅,擔任海德·帕克爵士(SirHydeParker)的副指揮官,在哥本哈根再創輝煌(這一結論有待商榷)。在戰爭以《亞眠和約》(TreatyofAmiens)的簽署而宣告結束之前,他還試圖對布洛涅(Boulogne)發動襲擊,卻並未成功。

吉爾雷(Gillray)的這幅畫表現了尼羅河戰役後人們的普遍心態,此圖中的納爾遜就是“尼羅河口的英國英雄”,正在痛毆“革命中的巨鱷”(法國)。(國家海事博物館,PW3893)

納爾遜和艾瑪及其丈夫進行了一次短暫的和平旅遊,他們構成一個奇怪的三人組;當他被召回指揮地中海艦隊時,他正準備與艾瑪在倫敦南部的默頓(Merton)安居下來。納爾遜花了兩年時間封鎖土倫,最終將法軍驅逐出大西洋才得以回國。但他只在家待了3個星期,就又被召回軍隊,前往加的斯與法西聯合艦隊作戰。在1805年10月21日的特拉法爾加海戰中,納爾遜在與敵軍的激戰中受重傷身亡。1806年初舉行的納爾遜葬禮,堪稱倫敦歷史上最壯觀、最感人的一次。可以說,納爾遜是一位盡心盡職的軍官,一位魅力四射的領袖,一位表現出色的水手,一位經驗豐富又能創新的理論家,更是一位意志堅定、英勇無畏的戰士。

1798年,納爾遜得到人生中第一次獨立指揮艦隊的機會。當時,英國獲得情報,知悉法軍在土倫擴建海軍和陸軍,總指揮正是法國陸軍的冉冉新星——拿破侖。納爾遜受命,帶領一支由3艘戰列艦和3艘護航艦組成的小艦隊重新進入地中海,探測敵情。在土倫不遠處,船隊突遇勁風,船隊旗艦、74門火炮船“先鋒”號(Vanguard)的索具被毀。他只能前往薩迪尼亞(Sardinia)修船,卻因此與艦隊中的護航艦失去了聯系,護航艦上的艦長以為納爾遜會退回到直布羅陀進行維修,便轉身前往。當時,納爾遜手上只有3艘74門火炮艦,從土倫來的10艘戰艦組成的增援部隊還在路上。而拿破侖已經率領十數艘戰列艦、數百艘運輸船,載有3萬多士兵起航,準備進攻埃及,打開一條通往印度的海路。拿破侖在途中稍歇,從聖約翰騎士團(KnightsofSt.John)的手中奪下了馬耳他,而納爾遜起航稍早,與法軍擦肩而過。納爾遜認定法軍的目標是埃及,便迫不及待地前往,卻發現法軍並不在亞歷山大港(Alexandria)。隨即納爾遜又返回地中海,準備攔截,中途還在錫拉丘茲(Syracuse)做了補給。然而在納爾遜離開埃及後不久,拿破侖就登陸了。又一次與法軍擦肩的納爾遜也從過往船只那兒得到消息,法軍登陸點確實就在亞歷山大港附近。

8月1日,重回埃及的納爾遜發現,法軍的運輸船安安穩穩地停歇在港口內,戰列艦隊以V字陣形停靠在阿布基爾灣(AboukirBay)。兩軍戰列艦數量相當,但是法軍艦隊中有一艘120門火炮船“遠東”號(L’Orient)以及兩艘80門火炮船,而納爾遜的船隊中多是74門火炮船,還有一艘難入戰列的50門火炮船“利安得”號(Leander)和一艘小型雙桅帆“反叛”號(Mutine)。夜幕將至,納爾遜不顧海戰的傳統慣例,仍毫不猶豫地下達進攻的指令。納爾遜給其艦隊中的艦長相當高的自主權,其中的重要戰鬥決策,可能由“歌利亞”號(Goliath)的托馬斯·弗利(ThomasFoley)上校制定。弗利發現法軍艦隊起始處和岸邊之間尚有空隙,隨即便穿過此隙,攻擊近陸地一側的法軍。法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又毫無應對方法。更多的英軍戰艦加入了弗利的攻擊,不久,納爾遜的“先鋒”號也趕來參戰,從另一方炮轟法軍艦隊。當戰爭進行到英軍圍攻“遠東”號的時候,法軍陣線頭上的戰艦已紛紛投降。最終,“遠東”號也沒能抵抗住英軍的攻擊,著火後被炸得粉碎,爆炸威力之大,讓周邊進攻的船只都為之一震。戰鬥中,納爾遜受傷,被送入船艙內,但是他的艦長們仍堅持戰鬥,徹夜未休。到次日清晨,法軍中只有兩艘船得以逃走,其余的不是被俘就是被毀,還有不少擱淺在岸邊,動彈不得。嚴格說來,這場戰鬥的勝利與《戰爭指南》全無關系,倒是陣形完整的法軍被打得潰不成軍。英國的艦長們,納爾遜的兄弟們,通過獨立作戰,贏得了當時最重要的海戰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