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改良和革命(第2/3頁)

從未有國王會為了討好自己的臣民,無緣無故地解散海軍委員會。明明自己就熟稔海務,無人能及……偏偏又要將海務拱手讓予無知之徒,還被他們的無知玩弄掌中……46

後世史家可能將這看作大膽的憲政實驗。1679年的大選首次出現了黨派的劃分和鬥爭,而由選舉產生的議會並不站在查理一邊。通過接受反對派作為大臣,查理做了未來大多數國王都會做的事:議會代表政治國家之民意,而國王遵循之。但這並不意味著國王樂於永久性地接受現狀,也不代表新的海軍部更為完善且勝任此職。為避免管理陷入混亂,政府需要一個固定的行政官員。塞繆爾·佩皮斯無疑是當時的最佳人選,只可惜他已離職,還是個叛國疑犯。

查理到1684年時奪回了他的政治主動權,授命佩皮斯組織委員會調查海軍現狀。當看到自己摯愛的船只都被閑置在查塔姆的時候,佩皮斯驚呆了。

30艘船中的大部分(都無須查看港口外的其他船只)都幾近沉沒,境況淒慘。船首、船身、船尾竟無一處完好。厚重的甲板隨處放置,炮台的甲板安躺於傳遞艙內;船尾用於支撐橫梁的支架上,樹釘不是被焚就是腐銹,因而支架搖搖欲墜……船的側身被釘牢的射擊板和帆布補丁所掩蓋(以遮掩其殘損),修補之處甚至多於剛剛從戰場歸來的船只;有幾艘船的慘況海軍部自己已有報告,不能理解它們停靠在自家港口內,竟然也會遭此厄運。47

查理於1685年去世,詹姆斯繼承王位,重掌海務。佩皮斯也回歸海軍大臣的職位,新國王對海務的興趣遠勝歷來所有君主,甚至多過其兄長。但其最大的興趣尚不在此。一如同樣注重細節的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PhilipⅡ),詹姆斯二世也立志於要在英格蘭恢復天主教。但與菲利普不同的是,他是英格蘭人,又是後來改換的信仰,他的舉措更為極端。因此,詹姆斯的統治就是一段熱愛天主教的國王只身挑戰新教大多數的鬥爭危機史。危機開始於蘇格蘭和英格蘭的起義,而結果是一支還算強大的海軍也阻擋不住反叛者前往大陸尋求支援。阿蓋爾伯爵(EarlofArgyll)從荷蘭歸國,卻發現即便在自己的坎貝爾老鄉中,也難尋支持。查理二世的私生子蒙茅斯公爵(DukeofMonmouth)在萊姆上岸,後戰敗於塞齊高沼戰役(Sedgemoor)。事後,公爵的支持者受到冷酷的傑弗裏大法官(JudgeJeffreys)殘忍的責罰——其中800人被送往西印度群島充作奴隸。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詹姆斯二世的宗教政策堪稱寬容,而並非對基督教中的某一支恩寵有加,他確實釋放了教友會的成員,還重用威廉姆·佩恩——某位上將的教友會兒子——讓他去賓夕法尼亞建立殖民地,讓此處成為信仰自由的天堂。但是對其臣民來說,詹姆斯1687年頒布的《信仰自由宣言》(DeclarationofIndulgence)就太過激進了。1688年,7名主教因拒絕宣讀宣言而被捕受審。法院並不在詹姆斯的控制範圍之內,現在,他們被宣告無罪了。

在經歷克倫威爾的統治後,無論是貴族還是平民,對共和國都不太感興趣。海峽彼岸的荷蘭著實給王權的形式提供了新的選擇。奧蘭治親王威廉,作為查理一世的外孫,本來就在英格蘭王位繼承之列,其妻為詹姆斯長女,更是王位的直接繼承人,因而,這個國家最後還是會重回新教徒的手中。唯一可能擾亂這一結果的就是詹姆斯的第二個妻子摩德納的瑪麗(MaryofModena)為其誕下子嗣,這個兒子的繼承權要優於他的女兒瑪麗和安妮,由於生長環境,這位王子無疑也會成為一名天主教徒。人們的擔憂最終成為現實。1688年6月10日,瑪麗產下一子,反對派卻聲稱這嬰兒是用熱鍋偷運進宮的。

海軍管理

對於艦隊遍布世界各海域的海軍來說,強大的管理機制尤為重要。

中世紀後期,由國王任命的皇家艦隊書記官成為最早的全職海軍管理者。亨利八世在位期間,眾所周知的海軍委員會取代了書記官的職位。委員會主要有四大職務:審計、司庫、海軍監督和法案書記官,它們的權責既相互區別,又難免有交集。靠著他們的合作,海軍得以管理財務,經營皇家造船廠以及建造、供應船只。

這些官員的統領上司是海軍元帥。海軍元帥一定出身顯赫,負責戰略的制定,以及官員的任命。自查理二世起,將領要在委員會中列席,且漸成定制。委員會由政客和軍官組成,而不再僅由一位軍官掌控。海軍委員會的上司是第一海務大臣(FirstSeaLord),第一海務大臣可以是政治家,也可能是海軍上將。到了19世紀,其他入部的海軍官員,即海務大臣(SeaLords),開始有任務的分工。但是大多數具體、瑣碎的工作還是由不同委員會分擔,包括儲糧委員會、交通委員會和死傷救援委員會。1832年,海軍委員會並入海軍部,這讓委員會更加深陷瑣碎工作,不可自拔。大約在20世紀之前,海軍大臣(FirstLordoftheAdmiralty)一直由政治家擔任,第一海務大臣是其軍事顧問。其他海務大臣主要負責人事工作、供應各種材料(包括造船所需材料)和管理海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