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寂寞(第2/5頁)

但即便如此,楊儀的氣定神閑卻還是另有講究。

因為他要的就是魏延跳出來,圖窮匕見。

所以他才設計讓費祎以兵符試魏延的真心——這一試,果然試出來了。魏延不甘人下,準備魚死網破。

楊儀也只得魚死網破——他撇開魏延,令姜維斷後,依孔明遺令,蜀軍徐徐而退。不陪魏延玩了,他愛誰誰。

毫無疑問,這是個危險的遊戲,因為魏延發現自己成了被遺棄者之後怒了。

史無前例地怒了。

他說了這樣一句話:“豎儒安敢欺我!我必殺之!”你這狗娘養的怎麽敢這樣欺負我,我一定要殺了你!

他聯合馬岱引本部兵馬隨後追擊開拔後撤的蜀軍,一定要讓楊儀等人付出血的代價。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魏延要一個明確的答案。

此後只余司馬懿

另一方面,司馬懿卻不敢確信他的時代已經來臨,就像他不相信諸葛亮會死一樣。

雖然在秋夜的五丈原,同樣精通星相學的司馬懿看到一顆紅色的流星,從東北方向滑落到西南方,不偏不倚墜於蜀營內,他依舊不敢將這一天象奇觀與諸葛亮的死聯系在一起。

諸葛亮真死了嗎?這樣的一個傳奇人物是真死還是詐死,司馬懿不能做出明確的判斷。

便派出夏侯霸引數十騎悄悄前往五丈原去打探消息。

五丈原上靜悄悄,空無一人。

司馬懿頓悟,諸葛亮已經死了。從此以後,他將沒有對手,只有寂寞。

這樣的發現讓他悲欣交集。

但接下來,更讓他悲欣交集或者說瞠目結舌的一件事情發生了。

諸葛亮沒有死,他還活著。

在率領兒子司馬師、司馬昭追擊遠去蜀兵的途中,司馬懿看見了一面旗。一面中軍大旗,上面寫著一行大字:“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

當然,光有旗也沒什麽,關鍵是有人。

活人。

諸葛亮。

旗下,中軍數十員上將,簇擁出一輛四輪車來。車上端坐著諸葛亮,綸巾羽扇,神情栩栩如生。緊接著姜維大叫:“賊將休走!你中了我丞相之計也!”

司馬懿一時間真是痛不欲生。

他這才知道,自己真的不是諸葛亮的對手。他以為他死了,卻不料還活著。

在這世上,有些人活著,卻已經死了;有些人死了,卻還活著。只是司馬懿分不清生死。特別是諸葛亮的生死。

一個傳說中的人物,生死成謎。

司馬懿黯然而逃,魏兵們則個個嚇得魂飛魄散,棄甲丟盔,各逃性命,一時間自相踐踏,死者無數。

但是兩天之後,確切的消息傳來,諸葛亮真死了。

此前司馬懿見到的那個綸巾羽扇,神情栩栩如生的人只是諸葛亮的肉身。

諸葛亮以他的肉身最後戲弄了一把司馬懿,從而成功地完成蜀軍的戰略大撤退。

司馬懿簡直無語了。對自己,也對這個世界。

這真是個爾虞我詐的世界。一個人生前絞盡腦汁,死後也物超所值,將自己武器化或者說工具化了一把。

簡直是智謀的化身。

唉,諸葛亮還是人嗎?不!他是權謀。一生為權謀而活,成為權謀的載體。

他是鋒利的,也是無情的。

是非此即彼的,也是雁過無痕的。

他的一生很輝煌,卻是冷冰冰的輝煌。成功得很精致,很冷酷,很讓司馬懿不寒而栗。

司馬懿簡直望塵莫及了。

只是突然間,司馬懿不喜歡這個人了。他覺得諸葛亮太冷冰冰,沒有人情味。

他是被上蒼控制的人物。上蒼其實也不憐憫他。在這五丈原,諸葛亮向上蒼再借生命,卻是未遂。

上蒼要收他而去了。

世間再無諸葛亮。

此後只余司馬懿。

司馬懿站在人去寨空的五丈原,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這個時代,他要起舞弄清影,恰似在人間。

一切都已是命中注定。

亂世沒有新鮮事

蜀兵歸去來兮,前路並不平坦。

諸葛亮的肉身嚇走了司馬懿,卻嚇不走魏延那顆驛動的心。

或者說騷動的心。

魏延為了他的夢想,開始有所作為了。他引兵燒斷棧道,攔截楊儀、姜維所領蜀兵的歸路。

這是一種自相殘殺。楊儀悲哀地感覺,蜀兵沒有敗在魏兵手下,卻要敗在自己人手裏。

但姜維卻以為,沒有。這位諸葛亮的衣缽傳人其實並沒有把魏延放在眼裏。因為他相信一句話——曲徑通幽。

不錯,魏延燒絕棧道,引兵攔路,可以說氣勢洶洶。但他攔住的只是正面,是方向之一種。側面和後面呢,依舊是廣闊天地大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