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好奇的代價(第2/4頁)

五丈原。

諸葛亮移師五丈原,繼續挑戰司馬懿。

諸葛亮挑戰司馬懿的方式很變態——派人給他快遞了一套女人的衣服,同時還附了一封信,意思是你這家夥,天天躲在深閨裏不敢接受挑戰,跟女人有什麽區別,幹脆你也別穿什麽將軍服了,換上女人的服裝更合適。

司馬懿坦然受之。

不錯,在心裏他確實恨諸葛亮恨得牙根癢癢,但他也明白,自己還是不能蠢蠢欲動。因為這是計。

諸葛亮要激怒他。

以最惡毒、最變態的方式激怒他,然後結束他的性命。

兩害相權取其輕。司馬懿忍受了屈辱,同時也克制了沖動。這是一種成熟。當然成熟是要付出代價的。就像大多數人的成熟一樣,司馬懿被諸葛亮羞辱了一番卻無力反擊。這是成熟必經的一個過程。

只是有一個細節讓司馬懿竊喜。

因為諸葛亮胃口不好,吃不下飯。

在這世上,其實每天都有很多人胃口不好,吃不下飯。這實在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但司馬懿認為,諸葛亮不一樣。

諸葛亮的胃口不好,吃不下飯有著特殊的含義。

給司馬懿送快遞的蜀兵交代,諸葛亮每天日理萬機,睡眠時間很少,事事親力親為,甚至連“罰二十以上皆親覽焉”。整個身體狀態已屬於嚴重透支中。

司馬懿仰天長嘆——孔明命不久矣。

這樣的仰天長嘆毫無疑問是有多重含義的。一方面是竊喜:諸葛亮快不行了,他做縮頭烏龜終於有所回報。這叫什麽,這叫野百合也有春天;另一方面是惆悵:諸葛亮快不行了,卻不是與他鬥的結果,而是與自己鬥的結果,諸葛亮嚴重透支自己的身體,終於自己將自己打敗。

在這世上,諸葛亮沒有敗給任何世人,只敗給他自己。這樣的發現讓司馬懿憂傷不已。

他們不是對手。

曾經,司馬懿以為,諸葛亮是他唯一的對手,但現在他才知道,有些人一生是沒有對手的。

對手只是自己。

如果自己不把自己打敗,他們將無敵於人間。

就像諸葛亮。

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說,諸葛亮是天敗。他的身體出現這樣的狀況是老天要收他,與司馬懿無關。

司馬懿只是撿漏兒。在諸葛亮天弈收官之時,他在一旁撿了個大便宜。

僅此而已。

諸葛亮卻認為司馬懿是自己的對手。

因為他坦然接受了那套女人的衣服,不怒不嗔,最重要的是不有所作為——這樣的時刻,無所作為肯定好過有所作為。

也因為他打探了自己的身體狀況。

這是高手才能做到的事情。

高手總是在逆境時無所作為,順時而動,同時不拋棄,不放棄,尋找每一個可能出現的拐點。

而司馬懿打探諸葛亮的身體狀況毫無疑問抓住了他的軟肋。因為諸葛亮自己都覺得,命不久矣。

所以諸葛亮仰天長嘆:“彼深知我也!”還是司馬懿最了解我啊……

主簿楊修為此憂心忡忡。他不明白諸葛亮為什麽要如此玩命。

在這世上,天生萬物,也生萬人。萬人做萬事,不能一人做萬事。這是天理,也是人道。

諸葛亮這樣一個聰明人,怎麽會悖天理、反人道呢?他想不通。

最主要的,主簿楊修也看出諸葛亮命不久矣。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孔明同志不能撒手西去啊。

諸葛亮流淚。為主簿楊修的憂心忡忡,也為自己的壯志未酬。

他當然是不怕死,怕的是沒有時間。事實上,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時間做完該做的事。

時間承載價值,承載情感,承載一個人對這世界所有的希望和努力。

諸葛亮一直在努力,只是功敗垂成。這樣的一種境況,他現在已經看得很清楚了。

而無奈與憂傷也正在這裏——看得很清楚,卻無能為力。就像人世間大多數悲劇的由來,只因為心有余而力不足。

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你,卻無能為力。心,痛得無法呼吸。

危險的遊戲

諸葛亮在無奈,司馬懿也在無奈。

一度,司馬懿以為,自己不蠢蠢欲動,世界也就不蠢蠢欲動了,可現在他才發現,他是他,世界是世界。

世界蠢蠢欲動了。

準確地說,他的部將們蠢蠢欲動了。

受不了司馬懿接受女人服裝的奇恥大辱。在他的部將們看來,這不僅是司馬懿的奇恥大辱,也是他們的奇恥大辱。便堅決要求出擊,與蜀兵決一死戰。

司馬懿攔他們不住。

當然,若要硬攔,司馬懿可以攔住他們的身,卻攔不住他們的心。一顆心蠢蠢欲動之後,身體如何作為就是次要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