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一個人的江湖(第4/5頁)

司馬懿也深有體會。但他不相信,世界上沒有撤不出來的部隊。只要準備好後路,設下埋伏,再大的隊伍也能撤出來。

事無預不立啊。

便將魏軍大部隊前隊作後隊,後隊作前隊,徐徐而退。同時埋下兩軍斷後,歡迎蜀軍來追。

諸葛亮沒有下令追擊。

諸葛亮總是這樣,在該追的時候追,不該追的時候不追。永遠知進退、明尺度。這是聰明人的做法。

所以他是諸葛亮。古今一人諸葛亮。

但世事的遺憾也正在這裏。古今一人諸葛亮,說明諸葛亮只有一人,其他人都不是諸葛亮。

包括魏延。

也包括陳式。

他們是想追的。

雖然諸葛亮嚴令不許追擊,他們卻藐視了這道命令。

陳式給出的理由是諸葛亮用兵太多疑。如果事事料中,就不會有街亭之失。

魏延給出的理由是諸葛亮不能從善如流,死鉆牛角尖要出祁山而戰,卻不聽他的計謀,致使今日毫無戰果。

所以為了擴大戰果,兩個人追了。

追擊的結果是帶去的五千蜀兵只剩得四五百人馬回來,還是帶傷的——果然中了司馬懿的埋伏。

追擊的另一個結果是陳式死了。

沒有死在魏軍的刀下,而是死在諸葛亮的刀下。諸葛亮以他的決絕行動告訴魏延以及其他敢自作主張的人——在戰場上,真正的腦袋只有一個。腦袋越多越壞事。

什麽叫軍紀——軍紀就是執行,沒有任何借口。

曹真臥床不起。

他又生病了。被諸葛亮打出病來的。

在曹真和司馬懿這兩個對手之間,諸葛亮選擇了曹真。

柿子要揀軟的捏。這句話在任何時候都成立。雖然和諸葛亮相比,司馬懿也是個弱者。

諸葛亮命令馬忠、張翼軍和馬岱、王平軍會合後,共劫曹真營寨。曹真卻不信蜀兵會來。

他不像司馬懿那樣精明,更別提有什麽聰明。

他有的只是自信。

嫉妒。

猜疑。

爭功。

還有固執。

他實在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連曹真這個名字都沒有一點出人意料之處,卻處處以精英人士自居,甚至以偉人自居。

喜歡裝病。喜歡炫耀。還喜歡在馬上擺pose,時不時念兩句“我走的是路嗎?不,我走的是寂寞”之類的詩,以示孤獨。

高處不勝寒的孤獨。

但終究腹內空空。

所以失敗是必然的,也是經常的。

由此他懷才不遇。在懷才不遇中等待機會,在抓住機會後再次懷才不遇。就像這個世界上的很多人,以為自己肚裏有才,其實只有脂肪。

這一次的情形也是如此。他為了爭功,與司馬懿打賭,認為諸葛亮不會從兩谷而來搶奪祁山。曹真開出的賭注是天子所賜玉帶一條、禦馬一匹。司馬懿的賭注是他要是輸了,則面塗紅粉,身穿女衣,來營中服罪。

結果,曹真輸了。

諸葛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幹掉了曹真手下的魏兵,直將曹真幹到了床上。

他臥床不起。病倒了。

這病,一半是被諸葛亮打出來的,另一半是生自己的氣生出來的。

輸給司馬懿玉帶、禦馬都還是小事,重要的是自己面子沒了。

又要懷才不遇,又要等待下一個機會了。這樣的等待讓曹真氣餒。他不知道自己什麽時候能扳回一局。

卻是再也沒機會了。

諸葛亮又一次出手,直令曹真停止呼吸。

他寫了一封信給曹真。信是這樣寫的:

“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致書於大司馬曹子丹之前:竊謂夫為將者,能去能就,能柔能剛;能進能退,能弱能強。不動如山嶽,難測如陰陽;無窮如天地,充實如太倉;浩渺如四海,眩曜如三光。預知天文之旱澇,先識地理之平康;察陣勢之期會,揣敵人之短長。嗟爾無學後輩,上逆穹蒼;助篡國之反賊,稱帝號於洛陽;走殘兵於斜谷,遭霖雨於陳倉;水陸困乏,人馬猖狂;拋盈郊之戈甲,棄滿地之刀槍;都督心崩而膽裂,將軍鼠竄而狼忙!無面見關中之父老,何顏入相府之廳堂!史官秉筆而記錄,百姓眾口而傳揚:仲達聞陣而惕惕,子丹望風而遑遑!吾軍兵強而馬壯,大將虎奮以龍驤;掃秦川為平壤,蕩魏國作丘荒!”

這封信文采飛揚,用了很多的形容詞、副詞、動詞、感嘆詞和罵人的詞以及猛一看是誇你,實際上是罵你的高級罵人詞,直看得曹真對人世間充滿絕望——敢情我是這樣沒出息的人,那我還追求什麽呀?

應該說在此之前,他對這個世界其實還是有希望的。希望堂堂正正贏一把。但是現在希望破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