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要失敗多少次(第3/5頁)

孟優指出了一個山洞——禿龍洞。

禿龍洞洞主叫朵思大王,與孟優的關系“杠杠”的,孟優以為,哥哥孟獲可以到那裏一避。

孟獲無話可說。

他和諸葛亮之間的戰爭走到這一步已然不叫戰爭了,叫追逃。一個追,一個逃。追者從容不迫,逃者慌不擇路,有洞就鉆。孟獲可以想象到自己的狼狽。他只是不認輸罷了。

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認輸。

躲進山洞裏也不認輸。

人生是什麽?無非是不肯承認自己失敗的一個過程。什麽時候承認了,這人生也就玩完了。

有一口氣在,是因為心中還有希望在。不是行屍走肉。

目標不見了

孟獲委曲求全,跟著弟弟鉆進了禿龍洞。

禿龍洞有兩條路:東北一路雖然地勢平坦,可行人馬,可洞口要是被隔斷的話,那即便有百萬之眾,也不能前進。西北一路則山險嶺惡,道路窄狹。其中雖然有小路,但多藏毒蛇、惡蠍等,所謂水不可飲、人馬難行。

總而言之,這是個藏身的好地方,可以隔斷一切人世的消息。孟獲來到此處,天天與朵思大王飲酒作樂,很有“不知魏晉,遑論有漢”的意思。 

諸葛亮卻感覺不對勁。

因為目標不見了。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瞄準目標。不管這目標是拿來追求的還是拿來射擊的,總之目標不能失去。

可現在孟獲突然人間蒸發,幾十萬大軍六月酷暑當中來回尋找,一無所獲,這樣的情形諸葛亮還是第一次遇到。

心裏便一陣惶恐。

不錯,諸葛亮智謀蓋世,在這個世間幾乎沒有他解決不了的難題,可“目標丟失”這個難題卻是他解決不了的。

所有的神機妙算都必須落實在一個具體的對象身上。所謂推手推手,沒有對方的手,又能怎麽推?

諸葛亮發誓,一定要把孟獲找出來,挖地三尺也要把孟獲找出來。因為他不能沒有他,就像很多人的人生,不能沒有一個可以瞄準的目標一樣,否則就會失去意義。

活著的意義。

孟獲沒有被找到,卻找到了一條路。

一條狹窄的小路。毒蛇遍布,惡蠍叢生,水不可飲,人馬難行。

蜀兵大批地倒下,在喝了此間的無名水之後。

沒有人知道小路的盡頭是什麽,可能有孟獲,可能什麽都沒有。所以諸葛亮需要做出一個判斷,要不要踏上這條路。

人生的很多時刻其實都是這樣,走下去可能一無所有,不走下去肯定一無所有。

便走。

諸葛亮下令全速前進。在付出沉重的代價之後,他們來到了一個山洞前。

禿龍洞。

禿龍洞在此時又面臨著命運的交鋒,兩個男人將再次對決,看自己的人生是否會有轉機。

孟獲遺憾地發現,又敗了。

不是敗在諸葛亮手裏,而是敗在自己人手裏。二十一洞主楊鋒引三萬兵來助戰,誰知他要幫助的不是孟獲,卻是諸葛亮。

這不僅讓孟獲遺憾,也讓諸葛亮遺憾——因為孟獲又為自己的失敗找到一個借口了。

果然,孟獲被俘後心有不甘地對諸葛亮說,“非汝之能,乃吾洞中之人,自相殘害,以致如此。要殺便殺,只是不服!”

“自相殘害”這個借口孟獲以前用過,他現在重復使用了,並且看樣子還會繼續用下去。

只要他願意。

諸葛亮卻為孟獲嘆息。諸葛亮以為,一個人總是遭遇自相殘害的話,只能說明他的為人有問題。

沒有凝聚力。

眾叛親離。

更何況孟獲遭遇了不止一次的自相殘害。這說明他是個沒有前途或者說未來的人。他的團隊缺乏統一的信仰,注定走不遠。

諸葛亮:要不,就這麽罷手吧。

孟獲:生命不息,戰鬥不止。

諸葛亮:可那沒意義。

孟獲:什麽叫有意義。

諸葛亮:活出未知的生活,和以往不一樣的生活。

孟獲:我……會的。

諸葛亮:你不會。

孟獲:為什麽?

諸葛亮:沒有人陪著你走。

孟獲:我一個人走。

諸葛亮:一個人能走多遠?

孟獲:有信仰就能走很遠。

諸葛亮:好奇害死貓,信仰害死人。做一個沒信仰的人,活得不累。

孟獲:沒信仰,毋寧死。

諸葛亮:我要是你,早就放棄了。

孟獲:可惜你不是我。

諸葛亮:還想玩下去?

孟獲:什麽?

諸葛亮:這個遊戲。

孟獲:只要你奉陪。

諸葛亮:我的天……

偽善是世界上最大的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