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要失敗多少次(第2/5頁)

就像一對戀人需要心心相印才能達到最佳狀態一樣,孟獲希望諸葛亮不要半途而廢。

可現如今諸葛亮耐心盡失,很明白地告訴他遊戲結束了,孟獲便覺得,自己該開口了。

該為諸葛亮提供一個遊戲繼續進行下去的理由。

所以,他高聲喊道:“若敢再放吾回去,必然報四番之恨!”

這是示威之語,事實上也是示弱之語。

是孟氏激將法,也是他的自我激勵——一個人,要在失敗多少次之後,才能撿回他的自尊心?

可憐的自尊心。

諸葛亮聽了這話一震,隨後便笑了。

淡淡地笑了。因為諸葛亮突然覺得:有戲。接下去有戲。

山洞在哪裏

從內心裏說,諸葛亮也是不希望二人遊戲戛然而止的,除非孟獲輸得心服口服。

什麽叫心服口服,一個人對未來不抱希望,對打敗自己的那個人崇拜得如滔滔江水綿綿不絕,這才叫心服口服。現在孟獲還想再戰江湖,很顯然,他還是看好自己的。

以為會有那麽一天,可以找到諸葛亮的漏洞,一舉打敗他。

就像我們中間的許多人,相信“我能,我可以”一樣,對這世界較量到底,卻不知世界到底是不可戰勝的。

因為它是世界。

充滿未知和神秘感的世界,集中了所有智慧的世界。

諸葛亮當然願意再給孟獲機會。事實上,他南征孟獲就是來陪他玩的,陪他慢慢消磨心性。

收拾他的心性。

所以惱羞成怒也罷,做拒絕再玩狀也罷,都是諸葛亮欲擒故縱的手段。所謂千變萬化,不離機心。

說到底,諸葛亮就是這麽一個人。有時大開大合,有時婉轉細膩,全看時勢的需要。他是屬於這個時代的,卻很少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他的表情,是這個時代規定情景的應有反應,哭笑之間,全不由他自主。所以,諸葛亮活得很累。

一個很累的人,贏得了這個時代,贏得生前身後名,卻沒有贏得自己,諸葛亮若幹年後在五丈原英年早逝,就是極好的說明。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孟獲又回去了。

為了下一個可能戰勝諸葛亮的機會,他回到了川南。

川南沒有遍地桃花等他,只有滿目瘡痍和為數不多的幾個兵。

基本上從前兩次戰爭開始,孟獲就四處舉債、借兵打仗了。

這是一種生存狀態,也是一種行為藝術。

的確,在這個世界上,有些人搏世界是有老本的,老本輸光了也就善罷甘休了;有些人搏世界是沒有老本的,他們借老本來搏,老本輸光了再借,決不善罷甘休!

就像此時的孟獲。

但此時的孟獲還遭遇了一個重大的難題——他借不到兵了。

不僅是沒有本錢去借兵,還在於那些有兵的洞主都不願借兵給他。

因為孟獲實在是混得太慘了,一連打了四次敗仗,一次比一次敗得窩囊。而且在未來可以看得見的時期內,孟獲沒有打勝仗的可能或者說希望。

有誰會願意把自己的東西借給沒有未來的人呢?

孟獲就是個沒有未來的人。他不僅沒有未來,還幾乎喪失了一切,除了一點可憐的自尊心。

所以在川南蒼茫的大地上,屢戰屢敗的孟獲懷揣一點可憐的自尊心,仰天長嘯,很有“無語問蒼天”的意思。

只是沒有人能聽懂他的嘯聲究竟代表了什麽。這是不合時宜的嘯聲,總而言之,不是與時俱進的嘯聲。所以,毫無意義。

孟優試著讓自己努力理解哥哥的追求。

不錯,每一個人都是有追求的。有人追求金錢,有人追求美女,有人追求名望……哥哥追求什麽呢?

在無數次失敗中追求一次勝利!

這樣的追求很是令人肅然起敬。雖然從現在的局面來看,孟獲成功的可能性很低。

但孟優還是替哥哥著想,為他指明了一條道路。他說我兵屢敗,蜀兵屢勝,難以抵擋。所以如今之計,不如找一陰涼山洞躲避。所謂以退為進,不爭是爭。蜀兵受不過這暑氣,又找不到哥哥,自然會退去。

孟獲心中一片悲涼——這是讓他當縮頭烏龜啊。

可不當縮頭烏龜又能如何?一無所有者除了把腦袋縮回去以圖自保外,對這個世界還真是無可奈何。

可以不承認失敗,卻不能不當縮頭烏龜。這是孟獲的兩難選擇。

當然最困難的選擇還在於,山洞在哪裏?

那個保護我們的山洞,在外面受了傷害可以躲在裏面療傷的山洞在哪裏?孟獲不知道。

不錯,世界很大,山洞很多,但是沒有一個山洞是屬於你的——如果不去尋找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