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堅定錯誤不動搖(第2/5頁)

不錯,是封王了,還加九錫,可依然是曹丕的手下,接受魏帝的領導。以前那個到處寄人籬下的劉備則和曹丕平起平坐——兩人同為皇帝,雖然誰都不理誰,但劉備的氣節就在這裏——你可以不承認我,我就是稱帝了。怎麽著吧?!

所以顧雍聲淚俱下,為孫權的喪失氣節。他說:“主公宜自稱上將軍、九州伯之位,不當受魏帝封爵。”

孫權卻準備寄人籬下,像劉備過去經常幹的那樣,接受曹丕的領導。

人生似乎經常這樣,頭上總有個領導。不是甲領導就是乙領導。雖然很多人一生追求自己做領導,卻很少有人能做到頭上再無領導。

除了大人物。

真正的大人物。

以天下為己任的大人物。

孫權決定能屈能伸,學習劉邦好榜樣。當年劉邦忍辱負重,接受項羽之封,最後終成霸業。孫權以為,自己也可以做到退一步海闊天空。

承受誤解

來了。

那個人終於來了。

曹丕特使、太常卿邢貞。

他昂首挺胸地往前走。

手裏捧著冊錫。曹丕恩賜孫權為吳王的冊錫。

一般情況下,邢貞走路不這麽昂首挺胸的。但現在不一樣。現在不是他在走路,是權力在走路。

最高權力在走路。

他將代表曹丕的意志,把某種權力分配落實到位。

但是,邢貞遭到了抵抗。

目光的抵抗。

孫權率百官出城迎接時,邢貞自恃上國天使,入門也不下車,昂首挺胸如入無人之境。

很多目光便燃燒了起來。

事實上,邢貞此舉突破了江東百官的心理底線。已經忍辱負重屈居人下了,你也別作威作福、盛氣淩人啊……

一個聲音便炸響了——“禮無不敬,法無不肅,而君敢自尊大,豈以江南無方寸之刃耶?”

說者是張昭。老同志了。

當年曹操兵迫赤壁之時,張昭同志是極力主降的。可這一回,老同志突發第二春,出人意料地厲聲警告,很有正氣凜然的意思。

邢貞愣住了。他很快明白“方寸之刃”是什麽意思。

尖刀。

致命的尖刀。

只是他不相信,這“方寸之刃”敢刺向他。他是什麽,是最高權力的化身啊。威脅他就是威脅最高權力,是可忍孰不可忍?!

但最後他還是忍了下來。

因為他發現,張昭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在張昭身後,是一片燃燒的目光。

還有一雙蒼涼、韜光養晦的目光。

孫權的。

邢貞不能判斷如果張昭有所作為後孫權會不會加以制止,但他唯一能判斷的是,張昭們是一定會有所作為的。

他百分之九十九會躺下,成為曹丕最高權力的犧牲品。

邢貞當然沒有那麽大公無私——拜托,拿這麽一點死工資,別讓我承擔那麽大的責任好不好?別迷戀哥,哥不是雷鋒。

所以他下車了。

慌忙下車了,與孫權相見,兩人並車入城。那情景,像極了兄弟倆。

有人哭了。

痛哭。

痛徹心脾的哭。

是徐盛。徐盛看見孫權和邢貞勾肩搭背,並車入城,仿佛看見了偶像的坍塌——什麽時候開始,我們的領導人變得如此沒有氣質,將自己混同於一個小嘍啰?!

這還是曹操當年感慨過的“生子當如孫仲謀”的那個人嗎?

這還是在赤壁戰場上誓死不降、血戰到底的那個人嗎?

所以,徐盛哭了,哭得很絕望。他邊哭邊說:“吾等不能奮身舍命,為主並魏吞蜀,乃令主公受人封爵,不亦辱乎!”

孫權在車上聽到後也哭了。他這才知道,原來忍辱負重最難的不是承受自己心中的屈辱,而是承受世人的誤解。

只是孫權沒有哭在臉上,他哭在心裏。因為還要在邢貞面前繼續忍辱負重,做一臉蒼涼、無所謂的表情。

邢貞則心驚不已。因為這哭聲在他聽來,分明是江東力量的隱晦表達。江東將相如此聲氣相投,終非久在人下之相啊。

所以,他可以開路了,在江東的憤怒到達頂點之前,識相地走人,以免自己陷入泥潭不能自拔。

邢貞走了,孫權陷入了孤獨當中。

深刻的孤獨。

因為他突然發現,自己除了得到一個看上去很美的王位之外,其他什麽都沒有。

特別是曹丕的支持。

曹丕事實上是將他架在火上烤——你稱臣我是可以接受的,要我出兵替你火中取栗,門都沒有。

所以當劉備大軍水陸並進,聲勢震天而來時,孫權發現自己只是一個人在戰鬥。

不僅曹丕袖手旁觀,他的文武官員們也袖手旁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