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人世間最悲涼的事(第4/5頁)

由此,收拾殘局之人就不是曹操,而是孫權了。

所謂扭轉乾坤,其實嫁禍於人。

世事的光明與陰暗就看用什麽詞匯去表達。目的只有一個,逃出生天。

孫權如釋重負。這樣的時刻,他還真有逃出生天的感覺。

當然,他還想到了一個詞。

翻雲覆雨。

張昭老同志了,還有如此翻雲覆雨的能力,這說明革命的事業長盛不衰,頗有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底氣和實力。

曹操傻眼了。

在看到關羽的人頭之後。

人頭裝在木匣裏,栩栩如生,愛憎分明。很關羽,很關羽。

這個人,曾經在他手下屈居過一段時間,後來走了。現在,他死了。

死在孫權手裏。

曹操隱隱地有些遺憾。為關羽,也為自己。

他一直堅信,在這個世界上,有一些人是永生的。他們屬於江湖,屬於傳奇。比如他,比如關羽。現在關羽死了,傳奇戛然而止,對手不陪他玩了,曹操便由衷地感到失落。

當然,曹操更加失落的是孫權殺死了關羽,而不是他——曹操。

這不是一個英雄應有的死法。英雄即便要死,也應該死在另一個英雄手下,何況他們有過那麽一段惺惺相惜的歲月。

但是,卻死在孫權手裏,這讓曹操為關羽感到不值。

司馬懿沒有曹操那麽多的感慨。

他只有隱憂——孫權為什麽鄭重其事地將關羽的人頭快遞給曹操,很有邀功求賞的意思。

很快,司馬懿就明白,不是邀功求賞,而是用心險惡。

孫權這是移禍於人,做戲給劉備看。試圖造成奉命殺人的假象,使劉備遷怒於曹操,不攻吳而攻魏,他好就中取事。

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說,關羽的人頭成了燙手的山芋,誰接手誰受傷。

曹操也開始擔憂了。江湖險惡,沒吃著肉反惹一身騷。

好在曹操不是孫權,並不會被孫權的這點小計謀嚇倒。他只是想勝出,不願做任人擺布的玩偶或者說工具。

司馬懿想出了一個主意。

將計就計。

不錯,世界上最好的主意就是將計就計。這是博弈,也是推拿。是借力打力,或者說如影隨形。

司馬懿說,大王啊,我們可以將關羽首級,盛放在香木盒裏,以大臣之禮下葬,搞得風光而隆重,目的是讓劉備知道我們的善意。這樣一來,劉備一定會恨透孫權,傾力南征。我們呢就可以坐山觀虎鬥,蜀勝則擊吳,吳勝則擊蜀。兩處若拿下一處,那另一處也就不在話下了。

曹操照辦了。

劉備很快就感受到了曹操的善意。所以他以為,現在的敵人只有一個——孫權。

他要興兵雪恨,要孫權付出代價。

生命的代價。

國破家亡的代價。

諸葛亮卻不相信,劉備能做到這一點。相反,付出生命代價和國破家亡代價的人只可能是劉備。

如果他真的貿然出擊的話。

因為諸葛亮看到了兩個圈套。

一個圈套是孫權設下的,另一個圈套是曹操設下的。這是一顆人頭引發的兩個圈套,目標直指劉備。

諸葛亮說:“方今吳欲令我伐魏,魏亦欲令我伐吳,各懷詭計,伺隙而乘。王上只宜按兵不動,且與關公發喪。待吳、魏不和,乘時而伐之,可也。”

諸葛亮話語裏最關鍵的是四個字:按兵不動。

唉,人生有時候需要主動出擊,有時候需要按兵不動。能做到前一點的人很多,能做到後一點的人很少。

因為需要修為、忍耐和以退為進。

無為無不為。

就像熊的冬眠,表面上看,一切生命跡象都停止了,但卻是為了在春天的復蘇。

在那一季裏怒放生命。

當然,道理劉備都懂,可事實上他卻極難做到。不為別的,只為關羽是他的兄弟。

在這個世界上,有的東西需要算計,考慮進退得失,有的東西卻不能算計,因為在它面前,任何的算計和進退得失都會黯然失色。

兄弟。

他們是生死與共的兄弟呀。

他們是千裏相隨的兄弟呀。

他們生命中的很多日子,是形影不離地在一起,又有很多日子,是在思念中度過。特別是關羽,為了劉備,忍辱負重,千裏走單騎,這樣的情誼,對劉備來說,是需要一個交代的。

他對關羽的交代。

他對“兄弟”兩個字的交代。

所以,他要起兵南征,目的只為報仇。哪怕魚死網破。

劉備在諸葛亮面前做出上述表示時淚流滿面,很有為兄弟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的意思。

諸葛亮死死地攔住他,自己也是淚流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