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計謀跟道德無關(第2/5頁)

張昭進一步分析說,劉備因為怕曹操取西川,所以才有如此投機之舉。他想利用我們,我們也可以利用他啊。他在益州牽制曹操,我們則乘勢取合淝,又可得長沙、江夏、桂陽三郡,何樂而不為?

孫權便為了。

強忍著惡心為了一把。唉,在江湖上行走,有時利用別人,有時被別人利用,有潔癖的人當然無法忍受,但說實在的,計謀跟道德無關,手段跟目的兩說,何況孫權也不是秋毫無犯之人。革命的事業多多益善,他決定放開胃口,開吃。

劉備這次沒有爽約,長沙、江夏、桂陽三郡痛痛快快地讓魯肅收走了。的確,救命要緊,不能再耍花招。孫權實惠入手,也正兒八經地派了呂蒙、甘寧等屯兵陸口,先拿下皖城,然後又在濡須集結重兵準備進攻合淝。

合淝雖有張遼看守,但孫權要是水陸並進的話,他也支撐不住的。就是在這樣的危急情況下,曹操結束了他的兩難選擇,放棄攻打益州的想法,撤離漢中,領兵四十萬前去救合淝。

的確,人生的很多事,首尾不能兼顧,義利不能兩全。計劃沒有變化快,所謂功成名就,無非隨波逐流。

在隨波逐流中勝出。

較量又開始了。

這是一場真正的大較量。

首先,孫權被張遼、徐晃兩支軍困在垓心打得不能脫身,周泰沖進去搶人,身中數槍,箭透重鎧,才救得孫權出來。但是即便如此孫權方面還是損失慘重——陳武被打死了,董襲又沉江而死,如果沒有陸遜引十萬兵增援,孫權恐怕要全軍覆沒,自己也將身首異處。

不過曹操也不能繼續有所作為了。

因為陸遜的十萬兵將戰爭拖入了僵持狀態。同時曹軍方面也有重大損失——數千匹戰馬被奪,曹兵傷者不計其數。總之,這是一場兩敗俱傷的戰爭。也是一場觀賞性不佳的戰爭。它不像赤壁之戰那樣計謀叠出,弱勝強敗,擁有眾多的懸念和情感。這場戰爭打到最後,變得索然無味,甚至令人昏昏欲睡……

便罷手。

雙方罷手。

讓世界短暫安寧了一下。

孫權回秣陵,曹操班師回許昌。這時的曹操不再韜光養晦,而是順“民心”做了魏王。出入用天子車服,很有人生至此,夫復何求的意思。

猙獰嘴臉

天下事靜極思動,動極思靜。短暫的安寧就是為了下一次的騷動。曹操做了魏王,還沒有威風多久,漢中就出事了。

又打起來了。

這一回是黃忠、嚴顏打張郃、夏侯尚,打得他們棄守天蕩山,直望定軍山投奔夏侯淵而去。法正便建議劉備,宜將勝勇追窮寇,舉大兵親征漢中。

這是建安二十三年秋七月的某個黃道吉日。劉備親領十萬大軍,出葭萌關下營,直撲漢中。漢中雖有夏侯淵屯守,但是張郃新敗,天蕩失守,軍心一片低迷。漢中能不能守住,確實是大問題。

曹操又披掛上陣了,起兵四十萬親征。

這一路,曹操走得有些疲憊。他似乎得了戰爭疲勞症。人生是什麽,人生就是從一場戰爭到下一場戰爭。贏了一場未必能贏下一場。何況不是每次都能贏。更多的戰爭是很無趣的僵持戰。可打可不打。打了半天,沒有什麽戰果可言,純粹是消磨時間。可要是不打,人生更加無趣。曹操簡直難以想象失去了戰爭,他還能幹什麽。

他只能一路行走,一路打或被人打。

這是他的宿命。

不過曹操的疲憊並沒有影響一個人的激情。

夏侯淵。

夏侯淵決定主動出擊,給黃忠與法正一點顏色看看。

對於夏侯淵的蠢蠢欲動,張郃卻持悲觀態度。自從他被黃忠打得落花流水之後,對世事就悲觀了不少。

第一次,張郃知道進攻不是最好的防守,而防守也不是懦弱的代名詞。他告訴夏侯淵說黃忠這個人謀勇兼備,何況還有法正相助,不可輕敵的。另外定軍山山路險峻,只可堅守,不可出擊。

但是,夏侯淵對這番話不以為然。他甚至認為張郃得了失敗恐懼症。夏侯淵以為,一個人打一次敗仗沒什麽,一個人從此不敢打仗那就全完了。

夏侯淵不願做懦夫。他最終還是選擇了出擊。

出擊帶來了成果。

陳式被抓了。

陳式是黃忠的牙將。他在與夏侯淵的正面交鋒中被生擒回寨,手下多降。初戰告捷讓夏侯淵變得更加自信,卻讓曹操頗為擔心。曹操立馬給他寫信:“凡為將者,當以剛柔相濟,不可徒恃其勇。若但任勇,則是一夫之敵耳。吾今屯大軍於南鄭,欲觀卿之妙才,勿辱二字可也。”

毫無疑問,曹操是有隱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