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時代的棄兒(第4/4頁)

於是最後的裁判曹操被請出來了。曹操一生多疑。多疑之人最大的問題就是懷疑一切。有,他懷疑;沒有,他也懷疑。長坂橋上,對手戲被演僵了。張飛勢頭十足,對手們卻猶猶豫豫,不敢往下演。

張飛只得一聲怒喝,打破僵局:“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

張飛的嗓音是超高八度,當世第一超級男聲。這一聲怒喝,那叫一個聲如巨雷,嚇得曹軍一個個大腿發抖,進入尿失禁的臨界狀態。

曹操更加多疑了:一個人,要有怎樣的自信,才能如此中氣十足?他吩咐手下,不可輕敵。

張飛繼續上演,又發巨聲:“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死戰?”

還是一個超高八度。此次巨吼的一個重要效果是,曹軍陣腳亂了。張飛發現,這支部隊隱隱有後退跡象。

張飛決定趁熱打鐵。於是,燕人張飛一生中最具威力的斷喝出現了:“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是何故!”張飛的一聲斷喝最直接的殺傷力是導致了一個人的死亡。夏侯傑。

當時的夏侯傑正在曹操身邊,已進入鴨聽天雷的狀態。張飛的晴天霹靂驚得他肝膽碎裂,立馬倒撞於馬下。這讓曹操感同身受。曹操回馬就走。於是跟隨曹操的眾將士也一個個爭先恐後地往回跑,那場面如退潮一般,相當的壯觀。

張飛笑了,笑得像第一男主角。笑完之後,張飛做了如下這些舉動:讓樹林中來回奔騎的二十幾個隨從解去馬尾樹枝,停止“掃地”工作;將長坂橋橋梁拆斷,以絕曹操追兵,然後回馬去見劉備。

劉備一聲嘆息,為張飛的功敗垂成。唉,張飛還是不懂——人世間的有些事情其實是不需要收尾的。它們沒有結束。不結束的狀態就是結束。現如今,張飛將長坂橋橋梁拆斷,只能給曹操這樣一個信號——張飛示弱,此處無伏兵,可以追擊。

張飛卻不承認自己的失策。張飛以為,長坂橋橋梁拆斷,正可以絕曹操追兵,怕他個鳥。劉備又一聲嘆息,為張飛的目光短淺。

不錯,長坂橋橋梁拆斷,是可以斷絕交通的,但曹軍“有百萬之眾,雖涉江漢,可填而過,豈懼一橋之斷耶?”劉備對曹軍的反攻能力做如是估計,由此他又做出了戰略撤退的決定——還得走,下一個目的地是漢津。

曹操果然見微知著。一個多疑的人有很多缺點,但也有很多優點。比如謹慎。比如好奇。比如見微知著。

好奇使得曹操重返現場去一觀究竟,見微知著則是曹操在現場的所見所得。他看見橋斷了,人沒了,他看見張飛式的陰謀正在清晰呈現。曹操傳令派一萬士兵,速搭三座浮橋,當夜就要過橋。

李典則比曹操更謹慎。他不僅想到了張飛,更想到了諸葛亮。李典說:丞相啊,這怕是諸葛亮之詐謀,不可輕進啊。

曹操此番卻斬釘截鐵,認定只是張飛玩弄的小聰明——他傳下號令,火速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