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下一位宰相(第2/2頁)

東海王茫然地點頭,“今年的新科榜眼吧?所說頗有才華,本來能考中狀元,因為殿試時臨場發揮不好,被定為榜眼。”

“沒錯,就是他,他在策對中有兩個字筆劃不對,幾名試官都以為不能定為狀元。”

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閱卷卻是多人同時進行,皇帝也不好力排眾議。

“陛下怎麽突然說起他了?”

韓孺子拿起桌上的奏章,“康榜眼重寫了一份萬言策,裏面提到了宰相之選。”

東海王笑了一聲,“這個人……太急躁了,他現在應該連正式職務還沒有吧?”

新科進士都要在吏部待職,至少要等一個月,甚至一兩年,康自矯尚未獲得任何任命。

韓孺子點點頭,“這不重要,他的話很有意思,說宰相乃是大楚之宰相,非勛貴之宰相,可本朝自和帝以來,宰相多是官宦、勛貴之後,即便有心為百姓做事,對百姓知之甚少,往往事與願違。”

東海王搖頭,“這話不對,理民自有百官,宰相總宰群臣,會治官即可,按這位榜眼的意思,是要從百姓中間選宰相了?這樣的人倒是了解民間疾苦,可是不了解朝廷運作方式,折騰幾次,朝廷就毀了,朝廷一毀,天下必亂,到時候百姓又能得到什麽好處呢?”

韓孺子不願爭論這種問題,說:“朕在意的不是這個,而是想知道康自矯在為誰說話?”

東海王一拍腦門,“我真是糊塗了。”又想了一會,“我可以去打聽一下,不過很容易猜測,讀書人總是向著讀書人。”

三位宰相人選中,只有瞿子晰出身最為普通,家境雖不貧窮,但是祖上沒出過官宦,倒是頗為符合康自矯的期望。

“算了,這可能只是康自矯一家之言,不必太在意。”

“是,陛下。”東海王明白,皇帝不想將這件事查得太細。

韓孺子猶豫再三,還是問道:“馮舉、卓如鶴這兩位禦史,你會選擇哪一位繼任宰相?”

皇帝的傾向已經非常明顯,東海王卻還是回道:“馮舉。”

“哦?原因呢?”韓孺子的確想聽聽與自己不同的想法。

“馮舉聽話。”東海王的回答非常簡單,隨後解釋道:“經過這麽多變故,馮舉再不會以為宰相之位理應歸自己所有,此時必定惶恐不安,知道陛下對他不是特別滿意,所以他若當上宰相,將會戰戰兢兢,不敢違背聖意。”

韓孺子哈哈一笑,這的確是東海王能想出來的主意,“可大楚眼下還不需要一位戰戰兢兢的宰相,朕需要一位得力的宰輔之臣。”

“那我也會用馮舉。”

“這又為何?”

“馮舉是武帝留下的老臣,一路正常升遷,在吏部任職多年,對朝中大臣、各地官員十分了解,用來穩定朝綱最為合適不過。卓如鶴不同,他是先帝舊臣,先帝在位時間不長,卓如鶴的根基因此不夠深厚,他若當上宰相,必須先提拔故人,才能在朝中立穩腳跟。陛下允許他這樣做嗎?”

“你說的有些道理。”韓孺子沒再說什麽。

身為皇帝,他要傾聽多方意見,最終一個人做出決斷。

東海王告退,更加確信卓如鶴就是下任宰相。

韓孺子起身,走到窗口,呼吸外面的新鮮空氣,突然隱隱聽到一陣笑聲,很快消失,他想這大概是勛貴侍從們正在說笑。

韓孺子讓門外的太監傳召崔騰。

就因為崔騰的告密,“子弟軍”才吃了那麽多苦頭,他卻沒有因此受到嫉恨,起碼沒有表面上的嫉恨,反而受到更多的奉承與拉攏。

“大家沒意見,完全沒意見,陛下就算讓一條狗當宰相,也不會有人反對。”崔騰興高采烈地說。

韓孺子皺起眉頭,有時候也納悶,自己怎麽會相信這樣一個人,可崔騰的確夠忠誠,而且常常無意中給皇帝一些啟發。

“馮舉和卓如鶴,你覺得誰更適合當宰相?”韓孺子拋出同樣的問題。

崔騰想的時間長,一會擰眉,一會撓頭,良久方道:“宰相權力這麽大,陛下自己當算了。”

韓孺子大笑,攆走了崔騰,又叫來趙若素。

“你與中書省還有往來嗎?”

趙若素搖頭,“再無往來。”

他算是中書省的叛徒,只能中斷從前的聯系。

“但是你仍然了解中書省,站在中書省的立場,你覺得誰更適合當宰相?”

趙若素思考的時間比崔騰還長,最後道:“陛下允許我去見幾個人嗎?”

趙若素為人謹慎,極少主動參與朝政,韓孺子不由得一愣,“見誰?”

“左察禦史馮大人、右巡禦史卓大人、戶部尚書瞿大人,以及前宰相申大人,見過之後,微臣才能給陛下一個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