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行西觀風使

禮部尚書元九鼎對這批西方使者沒有半點好印象,“化外狂徒,舉止粗鄙,言語無知,依臣之見,不必與他們一般見識,也不必留住驛館,套上枷鎖,派兵一路退回西域好了。”

勤政殿裏的大臣都認可元九鼎的建議,不殺使者並非因為害怕,而是覺得雙方地位差距太大,不值得動怒。

韓孺子只對一件事感到困惑,“大楚與此國相隔萬裏,從無往來,按使者所言,他們的國王對大楚充滿恨意,這是為何?”

元九鼎回道:“城中有一些西域客人,據他們說,西王祖先本是中原人,因戰敗投降匈奴人,又隨匈奴人西去,後世淪落為奴。西王崛起之後,最恨匈奴,其次是中原,認為是中原朝廷無道,迫使其祖投降。大意如此。”

神鬼大單於的自稱過於狂傲,元九鼎不用,只稱“西王”。

“哪朝之事?”

“臣不知,西域人轉述之辭,不盡可信,即便是西王本人,大概也不記得朝代,所謂復仇,只是一時狂言。據傳,西王征途並不順利,因其殘忍無情,極西方各國的叛亂此起彼伏,用不了多久,西王就將潰敗,他連大楚的山水都看不到。”

事態若是朝這個方向發展,當然最好不過,韓孺子想了想,說:“不必上枷鎖,十天之後遣返使者,不予饋贈。大楚也派使者西去,或許能與他們同行,以為引導。”

眾臣吃了一驚,宰相申明志已有退意,因此不開口,新任左察禦史馮舉上前道:“極西之地群王並爭,混亂不堪,楚使此去……”

韓孺子擡下手,表示自己還有話要說:“極西之地原有不少依附之國,一時混亂,早晚都將結束,到時各國更替、名號變動,全憑他們自說自話可不行,楚使此行,乃要親眼所見,為朕帶回確切消息。”

群臣這才無話,尤其是元九鼎,如果極西各國結束混亂、恢復進貢,負責查清名實的職責歸禮部。

韓孺子沒有推薦任何人,而是遵照朝廷的做事規矩,讓禮部公開征召勇敢之士,出使萬裏之外的戰亂之地。

應征的人不多,誰都明白,此去兇多吉少,多半可能凍死於路上,縱然僥幸到了極西之地,那邊的戰亂未必結束,還是危險重重、寸步難行。

只有韓息明白這是皇帝給自己的機會,但他非要先問個清楚。

他現在是眾多散騎常侍中的一員,可以直接求見皇帝,獲準之後,前往淩雲閣見駕,這時距禮部征召勇士已有四天。

韓息總算有了一身沒有補丁的新袍,進屋跪拜行禮都合規矩,看上去很正常,一開口就與眾不同,“微臣叩見拜見,請陛下手寫一份恢復安陽侯的保證,微臣即刻出發,一時也不耽擱。”

屋裏的太監與侍衛側目而視,韓孺子微笑道:“朕為何要寫這樣一份保證?”

韓息擡起頭,面露驚訝,“陛下不是在征召使節前往極西之地嗎?微臣願往,但是之前與陛下說得很清楚……”

韓孺子搖搖頭,拿起桌上的一張紙,“你說自己願意出使極西之地,可是禮部送來的應召名單上沒有你的名字。”

“微臣先要保證,再去應召。”韓息以為這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這果然是一個死心眼兒的人,韓孺子仍然搖頭,“應召者眾多,用不用你尚在兩可之間,朝廷為何要做出保證?”

名單上其實只有寥寥數人,看履歷,都是小吏與平民,甚至是獄中的有罪囚徒,都不夠資格擔任大楚使節。

韓息不知道,只覺得競爭者眾多,這是他沒料到的意外情況,一下子啞口無言。

韓孺子說:“韓息,你若相信朕、相信朝廷,就先立功再問賞,世上沒有先論賞後做事的道理,你可明白?”

“微臣相信陛下,卻不怎麽相信朝廷,微臣只擔心一件事,此番出使不只為傳信,還要觀看風俗、勘查地形,來回至少需要三年。三年之後,微臣不太相信的朝廷仍在,微臣相信的陛下卻未必還在,因此希望……”

幾名太監同時開口斥責,韓息也反應過來自己的話太過分了,竟然在詛咒皇帝,急忙磕頭謝罪。

韓孺子沒有在意,說:“做大事者不畏險阻,你想恢復祖上的侯位,就得甘冒奇險,若想踏踏實實,不如回家做夢去吧。”

韓息仍在磕頭,韓孺子揮手,表示他可以退下了,又補充一句:“如果你真能出使西方,在路上定要祈禱朕長命百歲。”

“陛下萬歲萬萬歲。”韓息告退,沒拿到任何保證,但是當天就去禮部報名。

極西方的使者共有百余人,途中傷亡過半,到達大楚京城只剩三十多人,他們傳遞的信息極其狂妄,本人卻沒有那麽無禮,隨大楚安排,怎麽都行,也願意帶楚使一塊回國,只有一個要求,希望大楚接下“正天子”的信,並且給一封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