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放糧(第2/2頁)

韓孺子早想到此節,說道:“譚家放糧,只用譚家的名義,地方收編流民,一切歸功於大將軍,我的名聲絕不出此廬。”

瞿子晰年紀不大,在讀書人當中地位卻最高,賑災之題最初也是他提出來的,這時道:“郭先生說得沒錯,空談仁義這麽多年,也該咱們實踐一回了,縱不能讓各部官員支持賑災,也絕不能讓他們壞事。”

十幾名書生稱是,紛紛出言獻策,利用同窗、同年、同鄉以及師生關系,讀書人能與朝中幾乎所有官員取得聯系。

楊奉走到倦侯身邊,小聲問:“倦侯與我都不能離京,大將軍不能返京,怎麽勸說他?”

“我想派孟娥去。”

楊奉微微一愣,他認得孟娥,知道那是一位只擅長武功的女子,口才比不上普通人,讓她勸說大將軍,實在是強人所難。

“大將軍的一個女兒是汶陽侯夫人,與平恩侯夫人交情不錯,汶陽侯現在大將軍麾下任職,還有幾位命婦,其夫都在軍中,夫妻分離多日,急盼一聚,商縣離京城很近……”

楊奉已經明白了,韓孺子是要先禮後兵,大將軍韓星如願配合,再好不過,如果拒絕,就只能讓孟娥出面了,“她一個人不行,我再給你介紹幾個合適的幫手。”

瞿子晰走過來,拱手道:“倦侯想必已有妙計勸服大將軍,可是也需有人代為傳話,瞿某不才,請纓前往。”

“瞿先生肯親自出馬,再好不過。”韓孺子大喜。

眾人商議妥當,各自散去,回到倦侯府,韓孺子向楊奉問道:“讀書人裏也出說客,與那些望氣者有什麽區別呢?一個講仁義,一個講天命嗎?”

“天命無常,仁義有道,望氣者的順勢而為,其實是見機行事,不執一端,讀書人或許固執、或許迂腐,也不乏見利忘義之徒,但是畢竟有所堅持,不肯隨波逐流。如果只是爭權奪勢,望氣者可能更有用,如果意在治國平天下,倦侯需要一大批讀書人,即使他們可能不討你喜歡。”

韓孺子笑了笑,以他現在的處境,更多的還是爭權奪勢,可是受楊奉影響,他一點也不相信望氣者。

孟娥回來復命,幾名貴婦很願意與夫君會面,也願意帶上孟娥,對於勸說大將軍“招安”流民,她們卻不太熱心,只是表面上答應試一試。

第二天,楊奉找來三名女子,粗手大腳,看樣子都是練過武功的人,換上侍女的服裝之後,她們將與孟娥一塊前往商縣。

又過去三天,孟娥等人與數名貴婦離開京城。

東海王也給韓星寫了一封信,可他並不覺得賑濟災民是當務之急,“新皇帝登基,大赦天下、開倉放糧、普天同慶,多好,現在賑災,名聲都歸給了太後和大將軍,人家還不情不願的,唉,浪費啊。一群讀書人而已,值得費這麽大心事拉攏嗎?”

韓孺子也在等著讀書人能帶來“奇跡”。

國子監與太學的師生利用重重關系勸說朝中官員不要阻止賑災,結果不錯,大多數人都表示不會多管閑事,只有一個人例外。

“左察禦史蕭聲已經放出話來,他會盡一切所能阻止賑災。”郭叢來見倦侯,額頭上滲出細汗,他的確老了,跑幾步路就已氣喘籲籲,“這是他與倦侯之間的私人恩怨。”

這的確是一個大麻煩,蕭聲在神雄關受辱,絕不肯與倦侯和解。

讀書人向韓孺子顯露出自己的一點力量。

蕭聲放話的第二天,十幾份奏章分別送到禦史台,彈劾對象正是禦史台兩名禦史之一的蕭聲,理由多樣,從能力到品行都被貶得一無是處。

蕭聲大怒,可是沒等他反擊,更多的彈劾奏章湧向禦史台,宰相府和吏部也接到不少。

由於太後和皇帝不肯批復奏章,這些彈劾不會產生實際效果,但是對蕭聲的名聲卻是一大打擊,在僵持了整整三天之後,經過若幹次的對抗與談判之後,蕭聲屈服了,身為言官,他比一般的官員更為重視名聲。

“蕭聲提出了條件,只要所有的來往文書裏不提‘倦侯’兩字,他就不會幹涉。”郭叢代為傳話,整個過程中,韓孺子與蕭聲沒見過面。

韓孺子並不在意,他只關心大將軍韓星那邊的消息。

商縣離京城很近,只有不到一日的路程,去探望夫君的貴婦們卻一直沒有回來,也沒有消息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