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萬仞指峰能擔否 第四十八節 鬥志

這次出征西南前,黃石經過一番慎重考慮,決定還是由自己來直轄救火營,磐石和選鋒兩營他交給賀定遠和賈明河指揮,如果沒有什麽意外情況的話,這兩人將一直作為這兩個營的營官直到這次遠征結束。

隨著軍隊的徹底整編完成,選鋒營早已經徹底喪失了所有的獨立性,賈明河也已經是黃石體系下很普通的一員將領了。可是黃石並不打算因此而虧待賈明河、蒲觀水這樣的選鋒營老人,因為他覺得“過河拆橋”實在是一個很難聽的名聲,再說為自己的集團吸收一些新人進來,也有益於沖淡老部下的固有勢力。

鎧甲和火炮黃石都下令運向南昌,然後通過長江航運送往貴州。但是士兵全都隨身攜帶頭盔和武器,黃石覺得既然是軍隊,那這些基本裝備還是應該和士兵寸步不離的。這個月福寧鎮還能生產一部分盔甲,這些新生產出來的裝備也會以最高優先級運向西南前線。加上這批物資,黃石覺得鐵甲的差額就差不多能補上了。

但長江航運能力是有限的,黃石能夠從其中分到的運力就更珍貴了。據黃石得到的情報分析來看,在幾個月裏他能得到的運力除了運輸物資外,只夠再運輸一個營左右的兵力。最終黃石決定把這份力量用來運輸選鋒營和軍情司、參謀司的輔助人員。

東南沿海的海運也可以分擔一部分,通過海路把部隊從福建運輸到廣州,然後再沿廣東官道北上前往貴州。不過這條路上的運力也是有限度的,最近閩海的海盜越來越活躍,牽制了閩省水師的主要注意力,所以運力無法支持一個營的兵力。

不過雖說海盜的活動日漸猖獗,但黃石估計海盜們遇到裝滿官兵地運兵船時,他們還是沒有跳上來打劫地膽量的。所以既然有一定的運力。黃石就還是要利用。他就讓磐石營把大部分輜重都轉給長江航線,派賀定遠領著人坐船去廣州,然後走陸路到貴州。

掘盡了海路和長江的運力後,剩下的最後一營兵馬也就只有唯一的一條路了,那就是取道江西、湖廣走陸路去貴州。這條路毫無疑問是最長、也是最辛苦的一條路,路上可能出現的麻煩可能會很多,黃石決定親自帶隊走這條路。

不過辛苦也算是有了回報,救火營雖然要付出最大的努力,但他們聽說是黃石親自帶隊後。全營地官兵反倒士氣高漲。救火營作為追隨了黃石六年的老資格部隊,裏面的士兵也都有了很強的自豪感。

“關鍵時刻還是要看我們救火營。”

“我們救火營既是最能打仗的,也是最能吃苦的。”

“我們救火營就是大帥老營中的老營。”

……

據張再弟地報告,救火營官兵都信心十足,也沒有出現什麽怨言,就連新近補充進去的士兵也都躍躍欲試。

軍心問題解決了,剩下的就是後勤和速度問題了。這一路行軍除了艱苦以外。還有一個輜重的拖累,雖然黃石可以不帶盔甲、大炮,但糧食卻是每天都要大量消耗地。

“我們或許可以從地方官府那裏得到一些,這樣部隊就可以少攜帶一些糧食。反正我軍是奉命行軍。有權從地方獲得補給的。”當初計算糧食運輸的消耗時,楊致遠心疼得直咬牙。要是這兩千五百裏路的糧食都要從福寧鎮組織人力運輸的話,那為了保證這五千人吃飽,福寧鎮就得出動十萬輔助兵、並沿途大量雇傭車輛和民夫,全鎮肯定會被徹底拖垮吃窮。

金求德當時就對此表示反對:“不過,如果從地方官府那裏補給的話。第一就是損耗,這個倒不是大問題,大不了就給他們一些好了,但末將恐怕會對軍隊地行軍速度有影響。”

賀定遠在這種問題上一向是一言不發,如果不是黃石把他拉來旁聽,他本來更有興趣去幹些別的工作。賈明河和趙慢熊也都沒有意見,一個是初來乍到不願意多說話,另一個是還沒有把其中的利害沖突全都權衡過一遍。

從大明中葉武官地位大大下降以後。文官集團就覺得一定要加強對軍隊調動的控制,衛所制度導致各個武將自身的後勤能力非常有限。就連現在的黃石也幾乎組織不起千裏運糧,更不要說一般的軍鎮了。所以文官認為,只要能控制住沿途的糧食補給,那麽就能進一步強化對武將地控制。

所以在崇禎朝綱紀廢弛以前,大明地方官府一般不肯直接把糧食交給帶隊的武將,而是由他們做好食物,然後派遣地方兵丁衙役按人口供給。文官聲稱這樣做武將就沒有什麽機會貪汙了,但是,黃石認為這樣文官就更容易貪汙了。

如果僅僅是這樣做,那麽也還可以過得去。但隨後大明地文官又考慮到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有沒有必要給行軍的軍隊吃得太飽呢?文官集團普遍認為如果士兵吃得過飽,就很容易造成行動不便,這對於行軍顯然是不太有利的,所以文官集團後來規定一天只給過境的客軍提供吃兩頓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