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誰人為我礪青鋒 第十三節 鄧肯(第2/2頁)

“我軍武器不足,現在只能提供木制的長矛。”從山海關要來的物資還有些儲備,給長矛包上鐵頭問題不大。

“這不是問題所在,一支有戰鬥意志的軍隊,拿著木棍也勝過手持利刃的烏合之眾。將軍,我軍的主要問題是,太多人根本沒有見過血,軍隊不是養出來的,是打出來的。您的軍隊只有一成見過戰場,這是很成問題的,我不認為這樣的軍隊可以被稱為軍隊。”

這個鄧肯的話非常精辟。黃石對這話大為嘉許:“不錯,我軍一定要盡快作戰。”

“還有一個嚴重的問題,”鄧肯說起話來毫無顧忌:“我軍的編制從根本上就不合理,軍官和親兵制度,類似泰西的騎士和仆役關系,這嚴重影響了軍隊戰鬥力,中世紀的軍隊注定要被淘汰,我軍必須改革。”

“我完全贊同你的話,但是現在還不到時機。”要想推行改革,黃石首先需要一場勝利,一場無可置疑的勝利。

……

按耶穌會歷史書的記載就是“……中國的太祖高皇帝在為明朝效力的時候,屢次擊敗了包括韃靼人在內的各種叛軍。在皇帝傳奇一樣的征戰中,耶穌會的阿道夫·鄧肯司鐸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他幫助中國皇帝改革了軍隊,把現代戰術和野戰炮引入了這支中世紀水平的軍隊,還幫助皇帝完善了始於歐洲的多面堡壘技術,皇帝的軍隊正是依靠著這些摧毀了一度無敵於中國東北的韃靼軍隊和作亂明朝腹地的叛亂軍隊……在長期的患難與共中,鄧肯始終表現出罕見的堅定和勇敢,他在中國的軍隊和政府中都有了很高的聲譽。同時他與皇帝未來的重臣集團都建立了深厚的私人友誼,這也幫助耶穌會徹底打開了通往中國皇室和上層社會的道路。”

……

天啟三年四月,後金出動萬騎南下,意圖一舉攻陷旅順,拔除遼東明軍的橋頭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