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日本人的滿洲夢(1926年12月~1936年12月) 張作霖之死

1926年,中華民國十五年,也是日本帝國大正十五年。

這一年聖誕之夜冷得出奇,東京的一些酒吧裏,時髦青年過著西洋人的節日,但更多的市民躲在家裏,茶余飯後,談論著他們關心的事兒,比如滿洲問題。

感覺有點怪,但日本人覺得一點也不怪。

滿洲是中國的東北,跟日本有什麽關系?他們認為有,而且關系大了。走在東京街頭,你問一個小學生:知道滿洲嗎?他會告訴你:那是日本的生命線!

日本人的這種想法不是憑空吹來的。

1868年的明治維新讓日本獲得了一個連自己也沒想到的機會。有時候,國運如人運,充滿偶然性,一步走錯,想追上來,不那麽容易;反過來,就會跟變形金剛一樣,身子一晃悠,就起來了。那個年代的日本,像個傳說中的暴發戶,一下子就成了。

與此同時,大海對面,清政府統治下的中國,卻像接戀人雪片般的情書一樣,被列強們的一個個不平等的單子包圍著,每簽下一個,身子就虛弱一次;又像落水的流浪漢,雖然拖了一根辮子,但不是救命的稻草!所以,當時的日本外務大臣井上馨在談到中國時,已經是這種腔調:中國不足懼,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啦!

井上馨的師父是明治維新的“老前輩”“憂國志士”,“憤青”吉田松陰,所謂“日本放眼西方第一人”。當年,美國人佩裏準將帶著六七條軍艦敲開日本的大門後,送給日本人一些“玩具”,除了一個超級火車模型外,還有電報機、望遠鏡什麽的。一下子就把德川幕府統治下的日本人給震了。他們抱著“玩具”,也想顯示一下自己的實力,結果發現:只能送點優質大米給美國人。

那一代日本人,但凡有點腦子的,都受了刺激,所以後來開始嚷嚷“尊王攘夷”“富國強兵”,要向歐美看齊。吉田松陰呢,這哥們兒當時一度想偷渡到美國,想看看人家是怎麽搞的,但沒跑成,只好在鄉下非法辦班——松下村塾,在那兒議論時政,並一度計劃刺殺幕府高官,搞到最後被人打死,不到30歲。

吉田這小子雖然年輕,想法卻非常強大。他特別焦慮日本的命運,在歐美的艦炮下,一不留神就得跟中國一樣了。但在自身難保的情況下,他還不忘打別人的主意,盤算著怎麽對外侵略。他認為:一旦日本國力充實了,就該向海對面的大陸“發展”,讓朝鮮進貢,進取滿洲,占領台灣,征服整個中國,以至兵臨印度!

吉田一定覺得命運不濟,要不然,明治維新成功後,自己肯定會混個首相當當。因為他死後沒多久,他的幾個高徒就聯合一些人搞掉了閉關鎖國的幕府,擁著明治天皇搞起了維新。這些高徒,除井上馨外,還有“明治維新第一人”木戶孝允、倒幕運動的軍事統帥高杉晉作、日清甲午戰爭時的首相伊藤博文、“日本現代陸軍之父”山縣有朋!

只說這個山縣,出身“倒幕”兩大藩之一的長州藩[1],他搞了個理論:除本土主權線外,日本還該有條利益線。利益線就是“跟主權線的安全緊密相關的地方”。他認為,對日本來說,滿洲是利益線最關鍵的一環,甚至可以說是生命線。作為一個島國,他們沒戰略縱深,加上資源貧乏,經濟依賴性強,一旦被卡了脖子,很快就上不來氣兒了,所以得打對面大陸的主意。山縣那一代軍閥政客,差不多腦子裏都有這麽個想法。

這就是日本的“大陸政策”。

1937年初秋,京都第16師團的戰船出現在天津大沽口海面,該師團第20聯隊士兵東史郎在日記裏這樣寫道:“昭和十二年九月十二日,船到達大沽海面……這下終於到達了中國。大陸!大陸!憧憬已久的大陸!……真是一片廣袤無垠的大地啊!”

興奮又貪婪的口氣。

明治維新後,這個政策被推上政府軌道。明治詔書稱其為“開萬裏波濤,布皇威於四方”。人們不怕一個瘋子,也不擔心一個按部就班的正常人,但日本人的擴張野心瘋狂而嚴肅,這就很可怕了。

回到1926年的聖誕節。這天發生了件事兒:天皇死了。

在那個年代的日本,可以想象,這是個什麽量級的新聞。

據說,日本的第一代統治者是天照大神的後裔神武天皇,他在公元前660年建立日本國,從此天皇萬世一系,未曾斷過血脈。但仔細琢磨,也有疑問:這位神武不是傳說中的人物嘛,是否真的存在是一個大問題。別管這些了,先說死的這位天皇吧,是明治和昭和之間的大正。

大正天皇叫嘉仁,日本天皇只有名,沒姓兒。嘉仁是明治天皇睦仁唯一活下來的兒子。1912年,打敗了中、俄而讓日本坐上強國“過山車”的明治天皇死了,當時很多日本人都哭了,他們是真動感情了。有人沒耬住,自殺殉葬了,就是那個日俄戰爭中的風雲人物、把士兵當肉彈往俄國人的高地上送的乃木希典。等大夥平靜下來後,發現已經是大正時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