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王後歸來(第5/6頁)

巴黎一位顯赫的律師曾參加過瑪戈的聚會,對她的組織能力和哲學思辨能力印象深刻——瑪戈常常在沙龍裏舉行哲學討論。他回憶道:“這些高貴的紳士們發言完畢之後,小提琴、歌聲和笛聲一齊發出聲響,它們旋律優雅,為王後和賓客們帶來了愉悅的享受,我們都為能忝列其中感到榮幸。”西班牙的新任國王菲利普三世(菲利普二世已於1598年逝世)曾向法國派駐使節增進友誼,瑪戈為他們舉行了歡迎舞會。西班牙使節大為折服,向馬德裏報告稱,宴席“宏大而奢華……據說花費了4,000克朗。各色奇特的糖果之中,有三個銀盤,盤上陳設著一株石榴樹、一株橘樹、一株檸檬樹,手藝精巧,以假亂真”。

瑪格麗特不僅生活奢華,而且在慈善方面相當慷慨。她每年捐給各種修會、收容所和窮人的資金多達數十萬裏弗。她每天望三次彌撒,窮人都聚集到她的門前,因為她從教堂回來後往往救濟窮人。此外,她每逢宗教節日或自己生日,都會分發一百枚金幣和同等價值的面包。1608年,她建成了一座禮拜堂,兩年之後則著手建造教堂。因此,她在巴黎頗受愛戴。

不過,真正體現瑪戈對國家貢獻的還是她在政治上的無私。憑借瑪戈的背景和家族勢力,她可以輕而易舉地舉起反旗,推翻亨利四世的統治,但她反而成為了亨利的政治夥伴。瑪戈作為瓦盧瓦王朝的末裔,她的支持對治愈整個國家的宗教戰爭創傷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亨利四世自己也明白這一點。他在離婚前對瑪戈避而不見,但在離婚後卻常常向瑪戈咨詢治國良方。最能證明瑪戈慷慨品質的例子,就是她於1610年5月13日參加了在聖德尼修道院舉行的瑪麗·德·美地奇的加冕禮。她知道,亨利四世7歲的女兒伊麗莎白將會走在隊伍最前面,而且她不能像瑪麗那樣佩戴有鳶尾花標志的披風,但瑪戈依然有風度地參加了這場典禮——盡管受加冕的本該是自己(不過瑪戈還是堅持戴上了冠冕和紫色的鬥篷,這都是王室的象征)。

第二天,瑪戈的姿態就體現出了價值。5月14日,一位狂熱的天主教徒躍出人群,靠近了穿過大街的亨利四世的馬車。他手握匕首,靠著車門,通過窗戶在國王的脖子和胸膛上連刺三刀。久經戰陣的亨利四世在失去意識前說:“這不算什麽。”然後,鮮血汩汩而出。幾分鐘之後,亨利四世就死了。

國王遇刺的消息傳到瑪戈那裏的時候,她正在慶祝自己57歲生日。她馬上前往盧浮宮去見瑪麗和她的孩子們。國王遇刺之後,瑪戈向瑪麗伸出了援手。瑪格麗特的宴請是瑪麗為數不多願意參加的宴席。此外,瑪戈還公開紀念自己的前夫,似乎對他的去世感到真正的傷心,這種傷心不僅是國家層面的,而且也有個人的情緒。“瑪格麗特王後讓奧斯定會的修士們為國王靈魂的安息禱告,她曾是國王的妻子,長達22年之久,並且自願在教皇的命令下解除婚姻,主要原因是上帝並未賜給他們法國人熱切期待的王儲。”一位胡格諾派的編年史家這樣美化前任納瓦拉王後並不多見。[17]

巴黎市議會迅速對暗殺事件作出反應,宣布王儲是法國王位的合法繼承人,且在成年之前由瑪麗攝政。在10月於蘭斯舉行的加冕禮上,瑪格麗特和孔代親王見證了9歲的路易十三世登上王位。瑪麗又委任瑪戈成為其次子加斯頓(Gaston)(生於1608年)的教母。

作為攝政,瑪麗積極追求和西班牙之間的結盟。她讓路易十三迎娶菲利普三世的女兒、奧地利的安娜(Anne of Austria),並且將女兒伊麗莎白嫁給西班牙國王的長子。兩年之後,有一些貴族以這兩樁婚約為借口造反,久經考驗的瑪格麗特從中斡旋,勸說造反派放棄。她進而在1612年8月26日為伊麗莎白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宴會,表示自己和攝政之間的聯盟。

1614年12月,瑪戈又為王室的利益參加了三級會議。會議為收取新稅而爭吵不休,瑪格麗特找到了一條折中的辦法。不過,那一年非常寒冷,瑪戈染上了風寒。接下來的三個月內,風寒惡化為發燒,瑪戈重病不起。1615年3月26日,醫生告訴她時日無多,於是受了終敷禮。路易十三派自己的太醫前去看望瑪戈,但太醫也回天乏術。次日夜裏11點到12點之間,前納瓦拉王後、法國公主瑪格麗特·德·瓦盧瓦逝世,享年61歲。

"3月27日,瓦盧瓦王室的末裔瑪格麗特王後在巴黎逝世;這位公主仁慈善良,一心為國家福祉著想,而她唯一的敵人卻是這個國家。”瑪麗·德·美地奇攝政時期的國務大臣蓬查特蘭(Pontchartrain)伯爵如是寫道。“她為此感到遺憾”,他不無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