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王室醜聞(第6/7頁)

這次慘敗的消息在兩天之後傳到了巴黎,使宮廷為之震驚。弗朗索瓦的蒙羞也就是法國的蒙羞或者更進一步說是國王的蒙羞。這支大軍是法國騎士精神的精華,並且由國王的弟弟親自率領,本應勢如破竹銳不可當,不承想竟然最後敗在了一群做生意的荷蘭人手中!亨利三世國王十分震怒。“我這個弟弟……違背我的心願和建議擅自做主去到弗蘭德斯,正如你們所知道的那樣。我和我的母親對於安特衛普發生的事情毫不知情,這點我向上帝發誓。”他最終在二月的時候逃向了英國的使臣。不只是國王很震怒。“我從沒有看過朝中這樣的烏雲密布,充滿了記恨與不悅,大貴族也蠢蠢欲動,而這一切都是由弗蘭德斯所發生的引起的。我指的也就是發生在國王弟弟身上的這次壞運氣。”凱瑟琳的一位高級侍女對吉斯家族的人寫道。“太後因此事而坐立不安,心神不寧,以至於仆人們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不滿之人是如此之多難以計數。”她警告道。

這次慘敗不但是弗朗索瓦一生的一個轉折點,同樣也是瑪格麗特的一個轉折點。因為納瓦拉王後曾如此堅定不移地支持他弟弟的這次尼德蘭軍事行動,從而使得她因他的失敗而蒙羞。一夜之間,她在朝中的位置變得岌岌可危。

盡管如此,她還是與弗朗索瓦保持秘密的通信,鼓勵他重整軍隊再創輝煌。她的這一行為,顯然是與她的母親和哥哥的期望相左的。其實,她並非不懂得與國王做對的風險,但是因為她與尚普瓦隆的情事使她對尼德蘭軍事行動寄予厚望,從而使得她難以放棄。她與弗朗索瓦的聯盟是她的政治力量的主要源泉。他是她唯一的籌碼,是她在丈夫的和國王的風雲變幻難以預測的宮廷中自保的唯一屏障。

正是她與弗朗索瓦的利害關系使她走上了毀滅的道路。亨利三世已經開始懷疑她在試圖說服她的弟弟篡奪自己的政權,於是他命人將瑪格麗特嚴密地監視。朝中之人對此事都心知肚明,於是也都一致敵對她。她與尚普瓦隆的淫穢之情早晚會被作為指控她的一個口實,這一切都只是時間問題。在六月的時候她病倒了,這就給了亨利三世一個開除、擺脫他的妹妹的借口。“納瓦拉王後懷孕了——或者只是患了浮腫。”托斯卡納使臣在一封信中對他的主子說道。[5]亨利三世要求她遣送走杜拉斯夫人和貝蒂納小姐,因為他懷疑她們倆不但幫助他的妹妹發生婚外情,還偷偷地幫瑪格麗特送信給弗朗索瓦。瑪格麗特拒絕了,但是意識到周圍事態的惡化,她為了保護自己的情人強烈建議他逃走。“上帝啊!請讓我獨自承受這場暴風雨吧,”她給尚普瓦隆的信中熱情地表達道“而不要將你置於危險之中——噢,不要!在我的一生中沒有什麽比這種痛苦更加殘忍了。使你離開我是我永難承受的痛,但我必須讓你離開,快走,快走”。

最終是凱瑟琳太後證實了國王的猜疑。這位母親已經北上會見了自己的小兒子,試圖勸他放棄在尼德蘭的野心。他們於6月11號,在亞眠(Amiens)附近的紹訥(Chaulnes)會面。此時,弗朗索瓦還患著讓人擔心的咳疾,與他的母親會談了了幾天之後,她最終還是說服了他聽從自己的意見。但是,在這位母親還沒有離開的時候,他就又變主意了,凱瑟琳認為他這次之所以會改變主意是因為瑪格麗特的原因。凱瑟琳向亨利三世報告道,她給弗朗索瓦送了一封信“勸他改變了心意並慫恿他進行新的行動”。凱瑟琳認為瑪格麗特的意思應該是勸他放棄所有的東西然後重新招募一支大軍,到弗蘭德斯再展宏圖。

有這些證據對國王來說就足夠了。趁著凱瑟琳不在,他開始了行動。因為盡管這位母親向她的兒子提供了他的妹妹叛變的證據,但是很可能她還是不會同意他的兒子處理事情的方法的。在1583年8月8日的時候,國王又在王宮舉行了一次盛大的宴會。而他的王後此時正在城外拜訪她的親戚,於是亨利三世就讓瑪格麗特代替她擔任了女主人的角色。瑪格麗特從未提及過這一小插曲,但是從她接下來的表現來看,她似乎並不知道她的哥哥的真實意圖。她甚至有可能將這一請求當作了國王對她態度開始緩和的一個苗頭。不論是任何場合,她都接受他的邀請,並在宴會之時如約盧浮宮,衣著奢華而典雅,與她王後與王室成員的身份相吻合。在慣常的宴會之後,她在位子上坐定了。樂師們開始演奏,大家都入席了。舞會開始了。

很快,亨利三世在他的眾多奴才(其中包括瑪格麗特的敵手埃佩爾農公爵)的陪伴下,走到了她的身邊。毫無征兆地,他以蓋過絲竹之聲的高音開始向他的妹妹一件件歷數她的醜事。他指責瑪格麗特水性楊花、作風輕浮,且越演越烈毫無廉恥之心。他將她的情人一個個都列了出來,以尚普瓦隆為首。他還宣稱瑪格麗特與尚普瓦隆還曾有過一個孩子。然後他提到了比西,拉·摩爾,以及還有很多其他的人。“他提到這些人的時候都將時間地點說得如此之清以至於似乎他親眼見證了這些事情一樣,”一位正好在現場的奧地利外交官說道。瑪格麗特被眼前的突如其來的指控謾罵震驚到了,她無助而又倍感羞辱地癱軟在凳子上。而她的哥哥則毫無憐憫之心繼續他的譴責,權當一個娛樂取笑之事。最後,他宣布,迅速將瑪格麗特驅逐出宮以“整頓宮中風氣,防止沾染她的惡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