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巴黎王後(第5/6頁)

弗朗索瓦同樣也是家族的棄兒,他受到查理和亨利的鄙視,又受到凱瑟琳的怠慢。也許正是這點引起了瑪格麗特的同情,促使她站在弟弟這一邊。又或許,是因為瑪戈明白查理奄奄一息,他死後,亨利將會卷土重來。與其獨力面對一個曾經殫精竭慮謀害自己的敵人(雖然他最近在爭取原諒),還不如試試這個陌生的惡魔。更何況,她的情人拉·摩爾還是弗朗索瓦的手下親信。

但是,向查理和弗朗索瓦敞開心扉是一項挑戰,瑪戈很快就發現了這一點。她和阿朗松交好不久,他和亨利再次密謀逃離宮廷。政治派第一次嘗試救出兩位王公的計劃莫名失敗,他們這次和胡格諾派聯手,試圖再次解救兩位王公,但這次更加冒險。他們計劃派軍將他們救出,而非讓他們自己設法逃走。

這種冒險是對王室的嚴重威脅——假如計劃一切順利的話。查理和凱瑟琳非常走運,對手並不具備必要資質。比如,如果想推翻現有政權,參與反叛的所有人都應當注意各路軍隊集結進攻的日期這種細節問題。顯然,集齊人馬突然襲擊,效果要好於分批抵達被人發現。無論如何,有一位騎兵軍官就沒有考慮到這一點,他早到了十天,所帶人馬雖然不足以對王宮發起攻擊,卻足以引起太後的懷疑。

當時宮廷還駐蹕在聖日耳曼宮。他們看到這一小撥人馬之後大為恐慌。凱瑟琳把可畏的瑞士衛隊和其他軍隊召來增援。時人寫道:“大家都非常緊張,整理行囊,洛林樞機主教和吉斯公爵跳上馬背從巴黎趕來,其他人也爭相效仿。”弗朗索瓦害怕自己的罪行被發現,當時就跑到太後跟前坦白一切(他的判斷沒錯,太後對他比對國王更加寬容),不僅供出了納瓦拉的亨利,也把包括拉·摩爾和阿尼巴爾·德·可可納斯(Annibal de Coconnas)(瑪格麗特摯友亨麗埃特的情人)供了出來,後者是為弗朗索瓦和政治派之間牽線搭橋的。當晚,宮廷在重兵護衛下和阿朗松公爵和納瓦拉國王一同前往萬森(Vincennes)。瑪格麗特寫道:“我們……午夜過後兩小時就出發了,國王查理被放在擔架上,母後與我的弟弟和丈夫同乘一輛馬車。”

有些史學家認為,納瓦拉王後事先通過她和拉·摩爾的關系已經知道了這次密謀,並向太後告發。理由是瑪格麗特在回憶錄中寫道,隨著查理“日漸病重……胡格諾派萌生了新的陰謀。他們希望把阿朗松公爵從宮中接走。我時不時聽到這一情報”。但沒有證據表示凱瑟琳在陰謀敗露之前已經知情,似乎她是在弗朗索瓦為求自保向她坦白以後才知道的,所以不太可能是瑪格麗特檢舉了她的情人。此外,知道這一計劃的人也不止納瓦拉王後一人,她後來的表現說明,她更加同情這些叛亂分子。

弗朗索瓦自首一事並無爭議。他的自首確實救了他一命:這是公然挑戰查理的統治,查理感到前所未有的憤怒。當他被人從聖日耳曼宮擡出時,據說他七竅生煙:“他們就不能先等我死了嗎?”阿朗松公爵和納瓦拉國王被投入牢房等候審判。瑪格麗特想救他們,她說:“雖然我很珍惜國王對我的青睞,但我寧願破壞我和國王之間的關系,也要將他們救出來。”由於她地位崇高,納瓦拉王後得以見到犯人。瑪戈回憶道:“他們允許我乘坐馬車前往,我帶的女仆甚至不必解下面紗,我的馬車也不會被搜查,既然如此,我曾想過把他們其中一人化裝成女人帶出來。但問題是將誰留在牢房裏呢?他們受到嚴密監視,越獄將會有生命危險。所以,在帶誰出去這個問題上,他們無法達成一致。”

拉·摩爾和可可納斯的境遇則要糟糕得多;他們受到無盡的折磨。拉·摩爾受到特別對待,因為在搜查他的房間時,找到一個小型蠟像,做工粗糙,蠟像的胸口插著一根針。這自然立刻引起了凱瑟琳的興趣,她認為,這尊蠟像代表國王,而查理的肺病正是因為這尊蠟像導致。拉·摩爾被綁在“鐵鞋”之上——這是一種由兩塊鐵板組成的刑具,上面鑲有尖刺,綁在小腿上——有點像台鉗——然後慢慢收緊,將夾住的腿骨壓碎。拉·摩爾痛苦地乞求道:“上帝啊!我要真的做蠟人謀害國王,就讓我死了吧……如果可憐的拉·摩爾真有此心,就讓他死了吧!”[21]

瑪格麗特的情人在接受拷問時,她的丈夫和弟弟則受到一群法官的審訊,正在為自己的叛逆行為辯護。弗朗索瓦的辯護冗長而沒有重點,他辯稱,科利尼曾許諾,他會成為弗蘭德斯總督,因此他逃出王宮純粹是為了利用胡格諾派的軍隊達成這一目的。在辯護過程中,他幾乎告發了所有的密友和多數王室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