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路漫漫(第5/8頁)

以至他說話毫無邏輯可言。”

凱瑟琳對這位預言家全盤接受,並熱切地——其實是堅定地——根據他的推算采取行動,這只能說是一種極端的反應——何況凱瑟琳還受過教育。當時還有一位更加明智的占星家,約翰·迪伊(JohnDee),他和英格蘭王室關系很近,當時正在英格蘭政府充當顧問,但基本上是因為他在密碼和反諜報方面技術高超。而對於迪伊在預言方面的興趣,伊麗莎白放任不管,明確表示對迪伊要保持一定距離。但是凱瑟琳則完全不同:法國太後篤行神秘學一事傳遍國內外,使別人愈加不相信凱瑟琳能勝任一位統治者的角色。對凱瑟琳行為感到荒謬的絕不止西班牙大使一人。

影響凱瑟琳施政的還不止如此。比如,她在國內巡視時為求便利,對天主教徒和新教徒采用兩套說辭,結果造成麻煩。對天主教徒,凱瑟琳表示,寬容法令只是過渡政策,當時她被迫簽署,“國王認為如若不然,胡格諾派將會反叛”,而對胡格諾派,太後則解釋說:“國王此行就是為了昭示天下,他決心施行這項法令,任何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得違反”。

這種表裏不一的行為,在消息閉塞的環境下也許有用,但當時法國充斥著諜報活動和懷疑心態,這種行為自然無效。很快,新舊教雙方都知道凱瑟琳除了拖延以外拿不出其他對策;更有甚者,凱瑟琳害怕再次發生宗教沖突,對一切能夠保持和諧表象的建議都一律采納,無論這些建議是多麽的滑稽。教皇特使稱:“太後……渴望平息雙方沖突,建議我交一筆錢(給一個新教牧師)……她說,如果這個牧師能在布道時推翻自己此前的言論……其他的胡格諾派也會效仿。”一名吉斯家族遠親的所作所為體現了新舊教雙方對太後施政的不滿:他說,凱瑟琳給予大眾的只是“世上最漂亮的言語,太後已經習慣說好話了”。

但是凱瑟琳依然對此次巡遊的壓軸戲有所期待,這次壓軸戲將是一場精彩的外交勝利,數月來的旅程、花費和勞頓都會有了回報:她要當面會見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她將在菲利普的妻子、女兒伊麗莎白的幫助下,和女婿就宗教問題的解決達成共識。她準備將幼女瑪格麗特許配給菲利普的兒子亨利(盡管瑪戈已經許配了她的表哥亨利,並和亨利一路同行),亨利是菲利普的次子,也是他的獨子,且是西班牙王位的繼承人。太後還準備將自己的次子亨利許配菲利普的姐姐,也就是孀居的葡萄牙王妃[25]。這樣,她就能永遠地讓菲利普遠離吉斯家族及其天主教勢力——對於後者來說,菲利普是影響巨大而非常危險的庇護者——並且能使菲利普的力量為己所用。

所以,凱瑟琳前往巴約(Bayonne)港,該城地處法國西南邊陲,毗鄰西班牙邊界。她抱著巨大的希望,帶著浩蕩的隊伍,卻只看到阿爾瓦公爵(Duke of Alva)的冷面孔。

阿爾瓦公爵備受西班牙國王信任。菲利普本人從未想要會見凱瑟琳。凱瑟琳完全是一廂情願地想要和他建立更加深厚廣泛的家族聯系;菲利普認為,凱瑟琳完全可以呆在巴黎,省去舟車勞頓。所以,菲利普委任阿爾瓦公爵作為其代理人。這就是當一個歐洲大國國王的好處——你可以派手下人去應付煩人的嶽母。

更糟的是,菲利普差點讓妻子沒法見到自己的母親——盡管凱瑟琳跋涉數百英裏,正要渡河。西班牙國王通過密使向法國王室明確表示,目前西班牙北部邊界之外異端猖獗,他不能讓妻子冒險出行會見母親,除非凱瑟琳保證,西班牙國王將不會與任何新教徒接觸。也就是說,當地所有胡格諾派——包括納瓦拉王後讓娜·達爾布雷(其領土包圍了原定會見地點巴約)——都須回避,這次讓步使新教徒更加疑慮,懷疑凱瑟琳和阿爾瓦公爵的會見是要協商共同消滅新教徒。

菲利普成功地安排好會見地點,最終允許伊麗莎白在阿爾瓦公爵的陪同下前往巴約。太後的精心準備強調了此次會面具有重要意義。凱瑟琳在場面和接待方面精益求精。瑪戈當時剛剛12歲,可是多年之後,她還是清晰地記得當時接待她姐姐的場面。那是在1565年夏天,天氣炎熱,數不清的桌子——每桌坐下12人還綽綽有余——擺放在一座氣候宜人的島上,涼風習習:眾星捧月一般,“王室成員都坐在高高的華蓋之下。”所有的用品和賓客一起用駁船順流而下運到島上;侍者們“穿著繡金的緞子,打扮成牧羊女”,還有“許多樂師打扮成薩蒂爾與仙女的樣子”。聚會熱火朝天,賓客和演員都靜候著一場盛大的宴會。瑪戈回憶,“看啊!命運實在不眷顧這場宴會,雷雨驟至,人人都匆匆登船回城。次日,大家對這次宴會的突然取消議論紛紛,正如此前宴會的規模引起了人們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