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國王駕崩,國王萬歲(第6/6頁)

吉斯兄弟的政治影響力取決於瑪麗,除非他們設法將即將成為未亡人的法國王後嫁給新國王,也就是亡夫的弟弟查理,否則不能擔任監國一職。但是這項工作曠日持久。如果凱瑟琳行動迅速,則可在吉斯兄弟自己設計的遊戲中擊敗他們。這樣,就只剩下安托瓦內·德·波旁能夠挑戰她的權威了。

安托瓦內的繼承權次於凱瑟琳的子女,故有望成為攝政。從法律而言,他確實是唯一的攝政人選。但是吉斯兄弟在亨利二世駕崩時的行為已經表明,利用計謀乃至虛張聲勢足以擊敗安托瓦內。凱瑟琳也許此前被霸道而無禮的吉斯兄弟震懾住了,但是膽小怕事的安托瓦內則另當別論。她知道自己能搞定他。

1560年12月2日,弗朗西斯還在病榻上忍受著耳道感染的折磨,太後就在自己的房間傳喚安托瓦內。吉斯兄弟也在場。凱瑟琳向安托瓦內闡明其不利處境。凱瑟琳提醒安托瓦內,他的弟弟不到一周即將被處死,他本人也有叛逆嫌疑。弗朗西斯一死也就無法為他提供保護,安托瓦內隨時面臨著叛亂指控,這一次他必然被捕,面臨和他弟弟一樣的命運。凱瑟琳能夠幫助他,不過前提是他必須依凱瑟琳的意思,放棄攝政資格,永不參政。為了鞏固地位,凱瑟琳的律師為她搜集了許多證據,表明其行為早有先例——全是法國史上太後合法為幼子攝政的例子。[11]如果安托瓦內聽命,凱瑟琳將安排孔代親王安全出獄。為了給安托瓦內留點兒面子,凱瑟琳承諾擢升其為法國中將(lieutenant-general),並且將自己7歲幼女瑪格麗特許給他6歲的兒子亨利,這一聯姻將會加強安托瓦內家族對王位的繼承權,並且使他們更接近法國王位。安托瓦內向來經受不了壓力,此時此刻只希望自己和弟弟離王室越遠越好,所以不假思索地答應了。從那一刻起,凱瑟琳就成了攝政。此前權勢滔天的吉斯兄弟,本以為自己出席這次會見是為了建言參謀,卻發現凱瑟琳已經手握主動權,他們瞬間意識到自己屈居人下,感到既不習慣又不舒服。憤恨的樞機主教日後曾發出虛偽的怨言:“她先考慮自己,後考慮別人。”而孔代親王竟能安然無事,則更令吉斯兄弟恐慌不安,擔心自己被當作陷害親王的首謀。(吉斯公爵的一名親戚不久前已經預見,“凡攻擊法國王室成員的人,必將受到更嚴重的報復”。)

最終,凱瑟琳網開一面——她仁慈地表示,自己很清楚吉斯家族不過是服從王命而已(當然,事實恰恰相反,不過幸好可憐的弗朗西斯已經駕崩,太後可以將責任推到他身上)——吉斯兄弟得到了寬恕。如此一來,他們就等於承認了太後的攝政權,並在政治上遭到了流放。次日,樞機主教在接見西班牙大使時承認了這一點。他哀嘆道:“我們輸了。”太後促使安托瓦內和吉斯公爵這兩位輸家互相擁抱、親吻以示和解友誼——就像兩位調皮的兒童一樣——然後才允許離開,這樣一來,太後大獲全勝。

凱瑟琳構思策劃的這場政變,手段高超,效果拔群,從中可見歐洲政治手腕之一斑。一夜之間,這位因出身商賈之家而飽受蔑視的卑微女性,搖身變成了一位歐洲最有勢力的君主,與同時代的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齊名——事實上,如果從領土、人口和財政收入方面而論,凱瑟琳甚至超過了伊麗莎白一世。1560年12月6日早上,當法國從睡夢中醒來時,她的臣民發現年輕的君主已經在夜裏駕崩,年幼的新君業已即位,而如今真正掌權的乃是太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