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日本人的音樂口味是怎麽變化的

如今,“J-Pop”一詞可以指代所有受到西洋音樂風格影響的日本現代音樂。不僅是流行音樂,連搖滾、舞曲、嘻哈、R&B等風格也大致屬於J-Pop的範疇。在黑船打開日本國門時,日本人還熱衷於本國的傳統音樂。僅僅100多年後,J-Pop就廣泛流行,日本人的口味怎麽發生了如此劇烈的改變?

明治年間,如果你踏入一家日本的西洋酒吧,店內播放的不是軍樂就是古典音樂。昭和時代之後,爵士樂開始在西方興起。日本很多西洋酒吧引進了更多種類的西洋樂器,只是影響力仍然有限。西洋音樂真正開始席卷日本國內,已經是“二戰”之後的事情了。

當時日本全境被美國占領,從政治到文化都受美國全權管理。也正是在這個時期,鄉村、藍調等越來越多的西洋曲風流入了日本。1952年被認定為“爵士音樂發展年”,這一時期能夠和西洋音樂匹敵的日本音樂幾乎就只有演歌了。

現在日本大部分音樂商店將音樂分為四個類別:J-Pop、古典音樂、英語/國際,還有一個便是演歌。演歌起源於明治時代,在日語中與“艷歌”、“怨歌”等諧音,是一種表達日本人內心惆悵的音樂形式。演歌中經常會出現“眼淚”、“美酒”、“女人”、“北國”、“離別”等表達哀怨的詞匯,表演者也多身著和服,在演唱中加入大段渲染性質的顫音。“二戰”之後,演歌受到西洋音樂的影響,被改良成符合現代審美的現代演歌。當時演歌巨星層出不窮,美空雲雀、島倉千代子、北島三郎等都是名噪一時的演歌界巨擘。在被戲稱為“日本春節聯歡晚會”的紅白歌會上,壓軸演出的通常都是演歌歌手。比如,2013年年末的第64屆紅白歌會上,北島三郎在壓軸演出名曲《祭》之後宣布引退。

北島三郎

日本演歌界的巨匠,歌壇常青樹,擁有崇高的地位。他將傳統民間歌謠與現代流行曲的唱法熔為一爐,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演歌演唱技法

演歌在戰後初期達到黃金期,而如今在日本主要受中老年人喜歡,對年輕人的吸引力非常有限。

從戰後初期到20世紀70年代是日本音樂全面現代化的時期。披頭士樂隊、貓王等音樂人那時風靡西方世界,日本國內也掀起了搖滾音樂的熱潮。以坂本九為首的部分日本音樂人開始嘗試將日本傳統音樂與西方搖滾音樂結合,他的一首《壽喜燒》(原名《昂首向前走》)是第一支也是目前為止唯一一支在美國的公告牌榜單(Billboard Charts)上奪得第一的日文歌曲,並且連續4周居於冠軍寶座,全球銷量高達1 500萬張。

1970年到1980年間,日本人的口味又發生了轉變,從之前的搖滾曲風轉向了抒情,電子樂器逐漸取代了傳統樂器。那時已在華人世界家喻戶曉的鄧麗君也在這一時期進軍了日本樂壇。鄧麗君在日本發展時采用了英文名字“Teresa Teng”,她起初對日語一竅不通,第一張日文單曲銷量並不理想,但隨後發行的第二張單曲便為她贏得了當年的日本唱片大獎新人獎,此後的作品更是部部大賣。直到現在,鄧麗君依然是日本知名度最高的華語歌手之一。

80年代是城市音樂興起的10年,很多音樂都以大城市的繁忙、冷漠與紙醉金迷為主題。其中松田聖子、中森明菜和小泉今日子並稱“昭和三大歌姬”,即便同一時期也有包括鄧麗君在內的一眾知名偶像,她們的人氣與其他歌手相比仍然是壓倒性的。在男歌手方面有尾崎豐這樣的“搖滾教父”,可惜他在26歲事業黃金期意外死亡,令樂壇愕然。直到現在,每年尾崎豐忌日那天,當年的事故發生地都會有大量的歌迷前來憑吊。此外,南方群星、工藤靜香、中島美雪、矢澤永吉、長淵剛、安全地帶等也都是這一時期湧現出的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