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日本小學全攻略

在日本的教育制度裏,滿6歲的小孩兒一般都會在當年4月進入小學。日本的義務教育年限和中國完全一樣,也是6年小學、3年初中,在公立的小學和初中上學不需要交學費。另外,和幼兒園一樣,絕大部分小學也是三學期的學制:4月到7月是第一學期,9月到12月是第二學期,1月到3月是第三學期,其中第一和第二學期之間有40天左右的暑假,第二和第三學期之間是兩周的寒假,第三學期和接下來的第一學期之間還有10天的春假。日本法定的休息日是周六和周日。在日語裏,周六寫作“土曜日”,周日寫作“日曜日”。此外,周一到周五分別叫作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木曜日、金曜日。

在日本的小學,1班、2班通常叫“1組”、“2組”,一個班的人數上限是40人,每個班都依據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和適應能力編成。如果一個年級有兩個以上的班級,一般來說每隔兩年就會進行一次大換班。教室配有黑板和桌椅,很多學校還會安裝電視、放映機、暖氣、空調等。校內一般還有展示學生作品的布告欄、供學生放置書包等個人用品的儲物櫃、廣播設備等。日本小學的每個班級都會有一名“擔任”老師,類似於班主任。除了音樂、圖工以外,這名老師會負責絕大部分的課程教學。

日本小學的每個年級要學習的課程都由日本的《學校教育法》明文規定:一、二年級學習國語、算術、生活、音樂、圖工、體育、道德課;三、四年級的學生則不上生活課,學習社會和理科課;五、六年級的學生在三、四年級的基礎上新加家庭課。有些學校還會額外設置一門外語課程,一般是英語。有些課程的名稱一看就明白,比如算術、音樂、體育;有些則不好理解,比如圖工相當於中國的美術課。社會這門課的內容和中國的地理課有很多重疊的部分,主要講日本的自然環境、地理構成、政治框架、經濟生活等內容。理科和中文裏的“理科”差不多,主要講除數學以外的自然科學知識,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的內容都包含在其中。一、二年級的小學生學習的生活課實際上就是社會和理科這兩門課的綜合課程。

五、六年級的家庭課可能是日本獨有的課程。這是一門動手課,學生們在課上學做針線活兒、煮雞蛋、削蘋果等,隨著年級越高難度系數也越大。在老師的指導和帶領下,學生們學習與生活相關的各種器具的使用方法,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

道德課在日本有一段曲折的歷史。“二戰”前,道德課在日本叫修身課,是一門德育的課程,主要教導學生對國家、他人和個人的道德,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二戰”結束後,GHQ把修身課認定為軍國主義教育課程,強制廢止了。20世紀50年代,日本社會興起一股逆行“民主化、非軍事化”的潮流,戰前的德育課程也以“道德”的名義順勢復活。不過,現在日本的道德課並沒有修身課中強烈的忠君愛國思想,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公民道德素質。

在日本的義務教育階段,所有課程中需要的教科書都由國家免費提供。這些教科書全部由民間出版社編寫完成,通過國家審定合格之後就能供各學校選擇使用。

小學四年級以上的學生可以參加學校的各種社團活動。社團活動是日本學生生涯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從小學一直持續到大學。社團活動種類繁多,大體上可分為運動類和文化類兩類。運動類包括棒球、足球、籃球、遊泳、田徑等國際通行體育項目,還有像相撲、柔道、劍道、弓道這樣的日本傳統武道,成績優秀的學生甚至可以代表日本去參加奧運會。文化類的內容更加龐雜,有吹奏、美術、漫畫、茶道、電影、舞蹈等偏藝術的,也有文學、外語、數學、歷史等偏學術的,還有計算機、機器人、航空航天等偏技術的。整體上來說,日本豐富的社團活動是學生培養個人興趣和一技之長的重要途徑,也能給學生時代留下美好的回憶。不過由於社團種類和數量實在是太多,很多時候會發生有人明明在某個社團報了名卻從來不去參加活動的情況,這種學生被稱為“幽靈部員”。

進入小學之後,不管是學生還是家長,可參加的活動種類都比幼兒園增加不少。日本小學的運動會分春季和秋季兩種,分別在5月和9月舉行,全校分為紅、白兩組進行對抗。為什麽要分成紅組和白組呢?“紅白”一說最早見於平安時代的源平合戰。由於源氏用紅旗,平氏用白旗,從此紅、白兩色就被用作對抗的顏色,比如被不少人稱為“日本春晚”的NHK的“紅白歌合戰”。在運動會上,紅、白兩組學生會通過徒步競走、障礙物競走、投籃、接力傳遞等進行團體競技。運動會當天,家長們會帶著便當來為自家的小孩兒加油打氣。這是一段家長和孩子都能盡情享受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