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人神共樂的祭典

在日本,每逢盛大的祭典活動,街上遊行的精美彩車、令人目不暇接的舞蹈以及人山人海的圍觀者,熱鬧非凡。那麽,他們到底在祭祀些什麽呢?

要了解日本的祭祀,就必須先弄清楚氏神和氏子這一對關系。氏神又叫產土神或者鎮守神,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守護土地的神明”;氏子則是受氏神守護的當地居民。日本各地都存在著氏神,他們是從古至今守護著這片土地的“祖先神”。人們相信,越是祭祀這些神明,神明就越會給大家帶來各種好處。相反,如果馬馬虎虎地對待神明,是有可能降下神罰的,於是一系列熱情款待神明的祭典活動就這麽開展並延續下來了。人們在祭典中擺上美食、演奏神樂,還用神轎把神明擡到四處。

大阪的花車祭和長野的禦柱祭曾經由於舉辦形式過於激烈,而出現過有人死傷的情況。這主要是因為這些祭典中祭祀的是一位兇神,而兇神喜歡看到人們面對死亡毫不畏懼的樣子。不過,現在的祭典已經成為神和人能夠一起慶祝和享受的活動了。

神轎、花車是祭典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之前提到的由神職人員操辦的凈化儀式不是所有人都能到場觀看的,而祭典就不一樣了。隨著神轎和花車在大街上遊行,圍觀者會很容易地聚集起來。

神轎在大街上的遊行叫神幸祭,就是把神從神殿中請出來的意思。神轎在最開始其實是專供天皇等貴人乘坐的工具,但是為了給高貴的神配上最高級別的移動工具,“神轎”這一名稱就直接給借用過來了。在祭典過程中,神的靈會分成好幾份,分別用不同的神轎來搬運,這樣一來各個地區的人們就都能夠受到神明的眷顧了。祭典結束之後,神轎就會被收納回神社的神轎庫裏,等到下一次祭典時才會再次使用。

神社一年到頭會舉辦很多次祭典,其中歷史最悠久的應該是春祭和秋祭。在日本農村,這兩個祭典格外受重視,主要是因為它們與農耕的關系十分密切。

春祭在耕作之前舉行,是為了祈禱作物好好生長,有一個好收成。一般來說,春祭都是由神職人員低調地舉辦的。相比之下,別名“新嘗祭”的秋祭就熱鬧多了。因為這本來就是一個向神明感謝豐收的祭典,可以算作農家一年一度歡慶的時刻。

有了春祭、秋祭,自然還有夏祭和冬祭,其中夏祭的規模要大很多。

與春祭、秋祭不同的是,夏祭與農耕關系不大,而是跟工商業掛上了鉤。夏祭一般在7月中下旬舉行,那正是日本一年中最高溫、潮濕的時期,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染上疫病。鐮倉時代日本的工商業得到發展,某些大城市的人口越來越集中,增大了人們對疫病的恐慌,以清除疫病為主題的夏祭於是大規模地開展起來,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京都的祇園祭。

京都的祇園社從平安時代就開始祭祀鎮壓疫病的牛頭天王。鐮倉時代的京都人口密集,人們面對疫病人心惶惶,這就給了祇園社大力發展的客觀條件。到了室町時代,祇園祭已經演化出了華麗的特色項目——山鉾巡行。鉾是“長矛”的意思,祇園祭的花車上載有68根長矛,代表著當時日本全境的68個小國。這些長矛上全部附有牛頭天王的神靈,花車載著它們在京都市內四處遊行,驅趕走可能招致瘟疫的惡靈。

祇園祭興盛起來之後,日本其他地方也紛紛開始舉辦大規模的夏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