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斤鹽之劫

宋理宗紹定五年(1232年),時已四十六歲的宋慈奉命赴福建汀州任知縣。

汀州地處閩粵贛邊陲,是個貧窮的山區小縣。一條清澈的江水不向東流,卻往南去。按八卦圖示,南屬丁位,因而這條江面稱丁水,後名汀江,汀州郡名由此而得。

宋慈帶著童宮取道會昌、瑞金、直抵汀州,一路又逢多雨的季節。到達汀州,時值春末夏初,端陽水一過,汀州的上空又開始漫長而晴朗的夏天。

宋慈抵達汀州的當日,頭一件事便是打發童宮火速回建陽老家接夫人連玉蘭和女兒宋芪。童宮深曉大人心情,沒有二話,當日在衙中換了馬匹,就往北門而去。然而童宮才出北門,卻為道旁一宗吵吵嚷嚷的事兒吸引了,他勒住了坐騎。

北門外,一群人正圍成一圈。圈中的兩個年輕漢子扭作一團,兩人都已是鼻青臉腫,衣破血流。一個身材高大的中年漢子,費了好大的勁兒才使二人住手。

“怎麽回事?”中年人立在兩個青年漢子中間,亮開喉嚨喝問道。

“他搶了這蔔卦先生的鹽。”兩個青年中,個頭略高些的擡手指指對方,又指指旁邊一位蔔卦先生。

“不,是他!”另一位個頭略矮些的叫道。

“是他!”個頭略高的又叫。

“怎麽回事?”中年人圓睜雙眼,又問蔔卦先生。

蔔卦先生是個睜眼瞎子,一手拄根竹竿,一手提個小袋袋,舌頭打了結似的,支吾半晌,才講清了事情的經過。

原來,這蔔卦先生剛在城中買了一斤鹽,用小缽盛了,又以一小布袋裝好,再放在背囊中。不料出城不遠,忽遭一人搶劫而去,他於是大呼有人搶鹽。這時有個過路人聞聲追去。不久,他聽到有一聲音高叫道:“先生,快來!”

蔔卦先生於是拄了竹竿,顫巍巍地循聲追去。走到近處,就聽到兩個人相互扭打之聲,越打越兇。蔔卦先生不禁開口叫他們別打,就在這時,他又聽到那個聲音說道:“先生,拿去!”

話音剛落,一包東西噗的一聲落在他的腳上,滾到地下。他拾起一摸,就是他那個被搶的鹽袋。可是兩人還在廝打,蔔卦先生只聽得他們氣喘籲籲的毆鬥之聲,卻看不見,心急如焚,一再大呼:“別打啦!別打啦!”而後就來了很多過路的人。

為一斤鹽而行劫,童宮並不以為怪。

就在今日午前,他已同宋慈大人有過一番經歷,曉得這食鹽在汀州地方貴重到何等田地。事有湊巧的還在於,這鼻青臉腫、衣衫破碎的二人中,童宮還一眼認出了其中那個頭略高些的,就是他午前剛剛見過的一個人。那麽,搶鹽的會不會就是他呢?

午前,童宮伴宋慈扮著遊方郎中一路進入汀州。

這些年來,有事無事,宋慈常會這樣:頭戴一頂烏皺紗抹眉巾,身穿一領皂沿邊麻布服,又讓童宮一身仆從穿束,肩上搭一藥囊,上書“起死回生,華佗再世”八字,雙雙走村串巷。如今做了知縣,頭一回來汀州,宋慈又這樣一身穿束進城,他覺得另有一番情趣,很是愜意。午前進城後,行不多遠,果真有人找他診病。這頭一個找他們的就是眼下這位個頭略高的鬥毆者。來人走得很急,迎面碰上他們,開口便叫道:“郎中,快,快!我的母親……”

“頭裏帶路!”宋慈當即回道。

來人住在本城臨街的一幢木屋裏,他們急急趕到那兒,只見他的母親已經昏暈過去,面色蒼白,形容憔悴,但除了身體十分虛弱之外,一時還看不出有什麽十分要緊的病。宋慈先取患者人中穴朝上斜斜紮下一針,又解開她的發髻,在頭頂正中的百會穴橫下一針……如此應急處理一番,她就漸漸蘇醒過來。

這戶人家姓秦,患病的女主婦約四十開外年紀,共生有三個男兒,兩個女兒,前去尋郎中的是老二,此時五個兒女全都守在榻前。男主人五十有余,也木木地立在榻邊,見他女人醒來,眼睛一亮,仍沒有話,只一招手,領著五個兒女一齊跪下向宋慈叩謝!

在宋慈看來,把這婦人救醒並不困難,實在算不得什麽。但宋慈卻對婦人的病發生了興趣,確切地說,是這婦人的病因引起了宋慈的關注。

“這是什麽?”

宋慈一眼窺見這戶人的大女兒端著一碗正打著旋兒的清水送到母親面前。顯然這碗水剛剛攪過,可這碗水毫不燙手,何以攪之,一定是碗中擱進什麽,是什麽呢?宋慈少不得要問。

“是鹽水。”女人答道。

“你母親平日沒有吃鹽?”

“正是,正是。”一直沒有吭聲的男主人說,“她平日,把鹽都省給我們父子了。”

“這是為何?買不起鹽?”宋慈問。

“唉!”男主人嘆息一聲,又沒有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