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華夏文明的矛與盾

聽了父親的話,陳德興只是淡淡一笑:“教化,何嘗不是一場造化?”

“造化?什麽造化?”

“自然是南番土著入華夏的造化!大人,兒子創立的教其實是咱們華夏道統之盾,同時又是咱們華夏道統外傳之矛。咱們華夏的文化風物博大精深,可不是一個天道教能夠全包的,天道之盾在南番立起來後,各種中華的文化風物自然要一一傳入的……南番土著入天道只是入華成為華夏之人的開始。由蠻荒之民而入華夏,這是何等造化?”

天道教不過是陳德興草創而出的,雖然吸收了明教和道教的一部分東西,又加入了科學神教的靈魂。但是相比整個中華傳統文化還是顯得渺小淺薄。陳德興當然不會想用天道教來完全取代中華文化。恰恰相反,在他的規劃中,天道教不過是用來補全華夏道統中缺失的部分——宗教和科學。

同時天道教還要充當排斥外國宗教入侵和華夏道統外傳的工具!說的簡單一些,就是天道教在前面沖鋒陷陣,替華夏道統開辟新的地盤。在陳德興那個來自後世的靈魂看來,道統之爭直到21世紀還是關系到民族興衰,國家存亡的大事——當然,在21世紀道統已經換上一個更加現代化的名稱,叫意識形態!

包括宗教的,政治的,民族認同的,種種意識形態,都是殺人於無形的軟刀子!

而華夏文明在這些意識形態方面的軟刀子,可以說已經軟刀了無力的地步——甚至不同的軟刀子之間還在互相拼殺……

所以,魂邁千年的陳德興,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在南宋末世生造出一個近乎邪教的天道教作為華夏文明在意識形態領域的矛和盾!

天道雖邪,但是實實在在補了中華道統之缺——天道教和大明的武力在前開路,各種中華文化風物跟進,便能行將華夏文明往外輸出。有了輸出文明的能力,輸出移民,封建藩國,建設華夏世界就成為可能了。

“造化?你視之為造化,他們只怕會視之為邪魔外道啊!”陳淮清搖搖頭,仿佛不以為然。別說是南番土著,就是華夏子民,視天道教為邪魔的也大有人在!

陳德興冷笑:“能得天道造化,成為華夏之民的土著終究是少數……不過,有他們這些少數就夠了!”

當然,天道教再厲害也不可能教化所有的蠻夷,而且陳德興也沒有興趣都把他們給教化了,只要能教化一部分就行了——這樣就有人幫著帶路、做工和打仗了。

有了帶路黨、偽軍和奴隸,陳德興封出去的華夏封建國家才能迅速站穩腳跟。

而天道教和隨之而來的文化、移民輸入,又能保證這些藩國本色不變。13世紀的蒙古人倒是憑借強大的武力打出了好多汗國,可是因為沒有一個如天道教這樣的強勢宗教,也沒有種種文化風物,結果那些汗國不是被滅亡,就是被同化,弄到最後幾乎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只是過了把癮。

而陳德興當然不會犯同樣的錯誤!

看到陳淮清依舊將信將疑,陳德興淡淡一笑,在大明號的舷梯邊上停住了腳步。

“大人,等孩兒平了南番,不如也給您封一國吧?”

“封國?”陳淮清一怔,臉上卻是陰晴不定。封國當然是好的,一國之君誰不想?但是他是陳德興的生父,封了國……太上之尊就別指望了!

陳德興按著橫刀,打量著陳淮清,笑道:“安南、高棉、交趾、爪哇、勃泥……大人想要哪個國?”

三佛齊是南洋要沖,自然是要直轄的,沒有封出去的道理。呂宋已經封給了趙與郁。南番的大國就只剩下可安南、高棉、交趾、爪哇和勃泥了。不過這幾個國,仿佛都算不上富庶。

陳淮清沉默了片刻,突然笑著指指自己,“沒有想到老夫還有當一國之君的命……不過去哪個國做王,我還得好好選選,得挑個大一些,油水也多一些的……老夫現在可有六個兒子了,地方小了將來不夠分啊!”

“那好辦!”陳德興一笑,點點頭道,“封去天竺吧,天竺夠大……油水也多啊!”

“天竺?”陳淮清眼珠子一瞪,“那可是唐僧取西經的地方,也能打下來?”

“如何不能?”陳德興信心十足地道,“打下三佛齊,一定能找到入天竺的路子!”他突然頓了一下,看著父親道,“天竺國的大門,兒子幫您敲開,入天竺的路子,兒子幫您鋪好……但是平定諸天竺,建立天竺陳朝,就只能靠大人和大哥自己的本事了。”

這就是周式封建!封歸封,能不能建起來,就看各自的造化和本事了。

……

呂宋島,小呂宋。

伊斯蘭教的阿拔斯黑旗,正在這座小小的海邊港口城市上空飄揚。這裏與其說是一座城市,還不如說是一片建築在海邊的貧民窟。貧民窟的主要居民是正是來自閩廣沿海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