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沙盾、炮車

這一次忽必烈設立在漳水北岸的營地是非常正規的——畢竟和陳德興的對峙很可能要持續幾個月,六萬五千大軍必須要有個安樂窩。六萬五千人還有近二十萬頭牲口聚集在一塊兒,要是沒有個舒服點、幹凈點的營盤,一旦流行起瘟疫,那就不用陳德興勞神費心了。

忽必烈也是用老了兵的,這個道理他比誰都明白。他的營盤紮得很大,氈毛的蒙古包都架設了起來。這種用兩三層羊毛氈覆蓋在“哈那”(蒙古包的木質支架)上面做成蒙古包大概是這個時代最好的行軍帳篷了。在冰天雪地裏頭最保暖,也能防雨水。這些大帳篷環形而列,一圈圈的擴散出去,還挖掘了排水的溝渠,還規定了專門的取水之地。營地依著漳水而立,周圍有一層木柵遮擋,木柵之外有壕溝,之內還有胸墻——這個時代的蒙古人其實是非常善於學習的,特別是在軍事方面!

任何先進和有效的軍事技術、軍事經驗,都會在第一時間被蒙古人吸收!蒙古韃子在這反應速度遠遠超過讀書人當家的南宋。所以防炮的胸墻現在出現在蒙古大營當中,也就沒有什麽好奇怪了。

由於北明的炮兵擁有壓倒性的優勢,所以如何防炮就成了蒙古大軍眼下的頭號大事。防炮這事兒,在守大營的時候好辦,一丈多寬的胸墻壘起來就行了,無非就是流點汗。可是到了野外就不好辦了,陳德興的大炮不等人啊,不可能給元兵慢慢掘壕挖溝的時間。

好在蒙元軍中也是有些能人的,辦法很快就有個名叫賽典赤·贍思丁的色目官員獻上了“沙盾車之計”。所謂的“沙盾車”就是在兩輪大車上面堆上裝了泥沙的蒲包,在蒲包前面再安裝一個木質的厚實巨盾——即便青銅大炮的炮彈能擊穿巨盾,也會一頭紮進泥沙包中,從而發揮不出威力。至於天雷箭,就算在紮在巨盾上爆炸,由於盾和沙包的存在,也不大會傷到盾車後面的蒙古軍將。

不過這種“沙盾車”也有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太笨重了!一輛堆滿沙包,還安裝了個大木盾的車那得多沉啊!

“這種車需要多少人推?”忽必烈站在自己的金頂大帳外頭,指著一輛剛剛由掠來的漢人工匠打造出的大車問。

“回稟大汗,此車需要十個壯丁推動。”

回話的是西域人,眼眶凹陷,鼻梁高聳,不過皮膚不是很白,頭發還是黑色的。約莫五十許歲年紀,還留了一臉的絡腮大胡子。此人就是花剌子模人賽典赤·贍思丁,乃是忽必烈金蓮川幕府時代的老人——忽必烈雖然信任漢儒,但是他同時也重用色目人。在忽必烈的文官體系中,一直是漢儒和色目並用。漢儒主要負責出謀劃策,色目人則多負責財政和手工業管理。這位賽典赤·贍思丁在忽必烈繼任大汗前便做過負責管理燕京路工匠和財政的總管,在忽必烈即位後又和阿合馬一起管理財政負責發行中統鈔,這次忽必烈出陣也帶了他,是專門負責管理工匠營和糧營的總管。這個沙盾車的點子,就是從運糧車上得到的。

“十個壯丁?”忽必烈皺皺眉,“推車的壯丁從哪裏來?”

“大汗,可以去捉漢人的壯丁!”頭輦哥建議道,“再打破漢人的村寨,就不必殺光,給他們一個替大汗效力的機會吧。”

這段時期,跟著忽必烈的蒙古人算是可以敞開了折騰啦,從井陘關開過來,一路燒殺搶掠,凡是在他們前進道路附近的漢人村寨一律打破!男丁和老幼盡屠,婦女掠來就供勇士們淫樂,完全將河北之地當成敵國土地折騰了。

由於滿足了蒙古勇士們多年的夙願——勇士們對於經營漢地一直是很有點意見的,恨不得把漢地的財帛婦女一次全都掠走!所以,忽必烈大軍的士氣,這些日子又有所回升,大家夥兒也不急著去河南或回草原了。畢竟河南暫時要當成大元本土的,要是要抄掠一空,二十多萬勇士來年就只能吃草了!至於草原,這個時節除了雪就沒什麽了,有的地方可能還有兇殘的八旗兵,還是暫時別回了……

“對,就用漢兒的壯丁,正合朕意!”忽必烈微笑著點頭。現在手裏沒有什麽漢軍可以驅使,打起仗來還真是不大容易,只能臨時抓點漢人丁壯了。

“大汗,臣還叫人做了這種火車。”賽典赤·贍思丁又指著另一輛木頭車輛說。

“火車?”忽必烈定睛看去,見到的當然不是後世那種在鐵軌上飛奔的火車了,而是一輛架著門小銅炮的雙輪手推車,體積倒是比沙盾車小多了,一個人都能推得動。

和陳德興的軍務司兵器局現在只生產口徑較大的三寸炮不同,蒙古人的炮匠主要生產輕便小炮。因為蒙古人的工匠不能承受鑄炮失敗的後果——蒙古法度嚴苛,又不把漢人匠戶當人看,一旦他們鑄造出來的大銃炸膛,輕責杖打,重則斬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