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誰如曾國藩

葛嶺,後樂堂。

賈似道又一次坐在了椅中。不過屋子裏和他說話的官員已經變成了江萬裏、馬光祖、蒲擇之和李庭芝四人。其中江萬裏、馬光祖和蒲擇之是方才由賈似道親自迎進來的。而李庭芝則是一早就來了葛嶺,還帶來了一份組織團練的計劃。

隨著李璮崛起和陳德興的步步逼近,南宋又一次感到了嚴重的生存危機。和歷史上的情況不同,原本被賈似道倚為長城的呂家軍、夏家軍,現在全都變成了公開割據的藩鎮。

南宋已經沒有了賴以維持的武裝力量。現在必須要重建軍隊!而南宋君臣又完全不相信武人,可以依賴的只有江南士大夫。所以在賈似道“提出”由在職官員返回鄉裏,依托宗族、同窗、鄉黨組建新軍之後,很快就得到了另外幾位在臨安的顧命大臣和隱退的太上皇趙昀的全力支持。

現在趙宋皇家已經顧不得“牢籠智士”了,再牢籠下去,陳德興就要打進臨安取趙而代了。

不過已經被趙家用科舉制度圈養了三百年的江南各大義門,現在到底還剩多少“智勇”,真的很不好說了。

“別家我不知,不過隨州李家是能拉起幾千精兵的。”李庭芝拍著胸脯保證道,“下官可以立即趕赴隨州募兵,只要朝廷能給某十萬貫銅和十萬匹布,一月之後就能有五千人。至於京湖地方藩鎮那裏,招五千人的面子某還是有的。”

賈似道臉上沒有露出一絲欣慰。隨州義門李當然有辦法了,他們又不是江南義門,而是成天和蒙古人交戰的京湖豪族。族中長輩還有不少在嶽家軍和孟家軍中當過軍官,李庭芝就是通過這層關系被孟珙賞識的。可是江南五路的豪門能有這樣的實力?

“江南西路也是能行的,”江萬裏拈著胡須,眉頭深皺,“江南西路儒風鼎盛,縉紳多愛國忠君,若朝廷下詔給老夫,數萬精壯還是可以拉出來的!”

賈似道頻頻點頭,江萬裏也不算吹牛。江西在江南五路中算窮路,但是文風卻是鼎盛。始建於唐朝的白鹿洞書院、由江萬裏創辦的白鷺洲書院、朱熹創建的文宗書院(鵝湖書院)、創建於南唐的豫章書院都是江南乃至全天下最好的書院。替江西培養出了大批理學精英。江萬裏和文天祥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而江萬裏更因為長期賦閑,因此便在江西治學,開辦了白鷺洲書院,廣收門徒,連文天祥也曾經在白鷺洲書院念書。說江萬裏門生遍江西,也毫不為過。如果他能去江西登高一呼,從者數萬根本不是問題。只是那數萬人不過是書生領著貧農,遇上陳德興的士爵兵肯定一觸即潰……

“浙西就交給老夫吧!”馬光祖出身金華大族,在整個浙西都有聲望。“兩三萬人總是能拉起來的……只是募兵容易練兵難!要練成陳家軍那樣的精銳,恐怕是極不容易的。”

“練兵自是不容易的……”賈似道摸了摸太陽穴,他在兩淮、京湖前線20年,軍事經驗是有的。所以李庭芝去隨州募兵他是放心的,募集來的兵不會太弱。而且李庭芝帶兵多年,手頭很有幾個軍中宿將,有他們幫著練兵,李家軍是能練成的。

不過肯定比不上士爵兵,激勵機制不一樣啊!前者有爵位、有田莊、有農奴,還有個什麽可以議政選官的議會。這些士爵兵可以說是在陳家天下有股份的,是在為自己打仗!就是嶽家軍再現,也打不過這種軍隊的……

至於江萬裏和馬光祖,兩個雖然都當過閫帥,號稱知兵,但是和李庭芝沒法比。江馬二人叫有“閫才”,就是懂點軍事,能指揮下面的將軍。而李庭芝本來就是個將軍,只是中了進士才變成文官的,是知道怎麽聚兵練兵的。

“祥甫,”賈似道說,“你久在軍旅,有什麽聚兵、練兵的心得就說說吧。”

李庭芝一笑,道:“下官愚魯,雖在軍中多年,卻無甚長進。若說心得,到是有兩條的,就是兵以餉聚和募農為兵。”

“兵以餉聚?”賈似道皺皺眉,這不是廢話嗎?沒有軍餉誰肯來當兵?

李庭芝道:“所謂兵以餉聚,便是軍餉一定要有保障,最好讓帶兵之官親自掌握糧餉來源!”

“什麽?”賈似道一怔,“那朝廷何以將兵?”

李庭芝搖搖頭,道:“書生掌兵,無非就是以軍餉買人心。若軍餉不在書生,軍心便不在書生,書生何以掌兵?而且……本朝家法如此,掌兵之人心亦難安,若非兵為將有,誰知道風波亭之禍何日加身?”

“……”

李庭芝的話說得太直白了!不過也是這麽回事兒,在座之人都當過閫臣,自然知道用軍餉卡下面的將領脖子的法門。南宋對軍隊的控制已經不如北宋嚴密了,兵將分離做不到了,對兵為將有也只能睜一眼閉一眼。唯一掌控軍隊的方法就是卡住餉源。現在四川、京湖和兩淮的藩鎮,就是掌控地方,有了自籌糧餉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