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文士武家(第2/2頁)

文天祥卻只是搖頭:“吾畢竟是趙家的臣子,留在臨安當有所作為。”他看看陳德興,“慶之兄不會認為朝廷已經無法振作了吧?”

陳德興當然不相信宋朝還能振興——賈似道要是有這本事,歷史的宋朝就不會亡了!

陳德興笑著點點頭,又把目光投向自己的老爹:“大人,孩兒留1000精兵在臨安可夠?”

現在賈似道拼命在抓武力,陳德興卻沒有多少兵力可以留在臨安,頂天能擠出1000人。

陳淮清擺擺手:“不用。”他冷冷一笑,“賈似道只是輕佻並不是無腦,不會輕啟戰端的,更不會以為有六七萬烏合之眾就能和北伐軍開釁!如果他有的選擇,情願混日子也不會和我們撕破臉的。”

賈似道的兵學是半瓶醋,但終究還是有半瓶的!此次都門一役,已經讓他知道了朝廷兵馬和陳家軍的差距。在沒有絕對把握的情況下,他如何會同陳德興翻臉?

而且,陳德興在海外、北地開了“基地”,又有海軍優勢,南宋朝廷其實是處於戰略守勢的。就算在臨安發難,最多殺了陳淮清,根本傷不了陳德興半分,反而會為江南招來一場戰禍!

就算賈似道一時沖動,朝中那些代表江南文士豪門利益的文官也會千方百計阻攔的。

所以陳淮清在朝是安全的,不僅安全,還可以從容發展陳家的勢力!

陳淮清摸著胡須,沉吟著又道:“他們在抓兵權抓武力,其實是沒有半點用處的。都門之兵,難練易朽,豈能和長在北地征伐的精銳相比?而我在臨安也不是沒有半點力量的。”

“大人是說臨安武校?”陳德興眼皮一擡,“賈似道會容大人您辦好武校?”

陳淮清現在是樞密使,知武學的差遣也在。而在臨安政變後,文貴武輕的大局以變,武學轉屬樞密院的阻力已經消失。

“武學生橫豎就是幾百上千。”陳淮清笑笑,“賈師憲如何不許為父掌控?而且為父可以染指的力量還不止一個武學!”

“不止武學?還有……”

“還有科舉!”陳淮清笑道,“慶之你莫忘了科舉換武之事!”

宋朝的科舉是3年一比,上一次大比是開慶元年,也就是1259年,不過提前一年,也就是1258年便已經開始在各地舉行解試。而下一輪的大比原定於景定三年,而前一年的景定二年則是解試之年。

而這一次科舉大比的規則將會有重大改變!將綜合比較武藝、兵法、文章。實際上就是取消了文舉,擴大了武舉!

這可不是什麽微不足道的小改革,而是直接幹系到今後官場格局的大改!原本的科舉制度是有利於江南豪門,江南文風鼎盛,又居於蒙宋戰爭的後方,富家子弟多習文不習武。而四川、京湖、兩淮子弟則因為身處前線,就不得不學一些武藝兵法以便在需要的時候保衛家園。那麽他們勢必會疏於文采。如果科舉以文取士,那四川、京湖、兩淮子弟就很難入仕,若以武取士,那進士就少有江南才子了。

而將趙氏陳氏之爭,變成文士武臣之爭,就是陳淮清給陳德興所謀劃出的一條染指皇權的捷徑。在他看來,趙家皇權的根基很深,單靠武力強奪是不可能成功的。陳家如果想代趙而興,就必須要培植自己的根基。

趙家貴文,陳家就只能貴武!趙家多用江南文士,陳家就要替兩淮、京湖、四川的武士爭利益!

陳淮清掃了一眼文天祥,見他無動於衷,又侃侃而道:“如今的朝爭,並不是我們和賈師憲爭鬥,而是文官武臣之爭。一方是江南文士之門,一方是四方節度為首的武人。都門之變前文貴武輕,江南文士以科舉壟斷仕途。而今,武臣勢大,自然也要為子弟入仕掃清道路。而我安豐陳家,便要用以武取士去爭一爭天下武家之首的地位!”